33.第33章 考场如战场(求推荐收藏!)-《诸天谍影》


    第(3/3)页

    他深吸一口气,又仔细看起策问来。

    十名不到的考官,面对几百份试卷,还不能平均分配,是反复批改。

    黄尚看着,啧啧称奇。

    ……

    因为所批阅的试卷,最后还要送到礼部磨勘,复核考官的阅卷工作。

    试卷的数目,已然减少到一半。

    心中是动了爱才之念的,想着如果这位学子,也赞同以仁义乱天下的孟子,自己是不是要网开一面。

    再拜!

    郭学士长须一颤,写上一个大大的“否”。

    郭学士点点头,看了前面的基础,全部正确无误,再看诗赋,更见欢喜。

    讲完,他当众开封试题。

    确实,一场另类的战争开始了。

    “咦?这字誊写成这样,原卷更是不一般啊!”

    这也是基本功,如果有错,也是被淘汰的下场。

    他从容不迫地提起了诸葛笔。

    先拿水杯,去门口的饮水处倒温开水,一半用来喝,一半用来磨墨,再回到座位上,趁着考卷没发时,取出带着的食物,开始填肚子。

    《论语》十帖,就是填空默写。

    这是防止考官通过字迹辨别考生,上下联通作弊。

    反观那些三馆楷书极为标准的,书面也会更加整洁些,增加第一印象。

    当然,也有初试者。

    这算是最基础的考题,也是考官判卷时,首先要审查的。

    试题都是由京城派发向各州的,全国统一考卷,用黄绫裹着,贴着封条。

    永州考试的人数不多,但同样考官也很少。

    就这般,批了几十份卷子,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否决理由,郭学士疲惫地闭了闭眼睛。

    但通篇看下来,没有提及孟子的言论,顿时令他抚须一笑,大大的满意。

    至于策有没有针砭时事,对国家有用,反倒是次要了。

    郭学士写下一个大大的“通”字,并附上了最好的赞誉。

    永州解元之位,基本定了。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