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夏原吉非常震惊皇帝的脑洞。 皇帝要求今年开始建学校,同时在地方上招老师。 老师按官员待遇来,还设品级。 然后有职称,分别是初级老师,中级,高级,特级。 初级老师又分三档,一档设正七品,二档为从六品,三档为正六品。 中级老师一档设正五品,二档设从四品,三档设正四品。 高级则是从三品,正三品,从二品。 特级就是正二品,从一品,正一品。 老师级别待遇如此之高,必然在招收老师时,会引起民间轰动,大量的读书人和工匠会涌跃报名。 读书人也就算了,连匠和医生还有军校老师都享受这待遇,确实看的眼红。 他堂堂内阁成员,户部尚书才正二品呢。 当然,这些老师只享受品级和待遇,不能和地方实权官员比,但也足以让人眼红。 夏原吉当然明白,皇帝给老师设品,就是怕学校在建中,招不齐老师。 现在这么干后,肯定没有问题了。 而且职称司以后为天下工匠、医生、老师考核评定职称,以后工匠、医生、老师的地位,要慢慢向官员们靠拢了。 陈思聪这时道:“下官虽然震惊,但说句实话,如果按陛下这设定来,十年之后,我大明人才辈出,各行各业,都会涌有大量的人才,而不会全部都是死读书的无用书生。” 陈思聪在福建当了十几年官,见识过海外贸易的利润,相当开明,他也知道大明只靠读书人,是不行的,两宋时,工匠和商人的地位,就与读书人相差不大,皇帝朱高煦登基后,一直在强调有些地方,要学习两宋,陈思聪就知道,皇帝要大力提升其他职业的地位。 夏原吉脸色比较难看,因为建造四所大学的费用是惊人的,建造之后,运营起来更是个无底洞。 但这还只是开始,大学建造之后,陛下要还在全国打造中学,小学。 然后形成小学,晋升中学,中学晋升大学的整套流程。 并且小学和中学,从今年开始就要逐步在全国开展。 “全国一千多个县,每个县学分为小学和中学,这个难度不大,大的是小学和中学生,都要达到当地人口一定比例,而且朝廷出钱,还要配套老师。” 夏原吉脸越来越黑:“仅今年这开支,没有上千万是不可能办成的。” 关键以后小学中学都是朝廷出钱,这一年最少开支就增加了上千万,小学中学又添加了上万老师,等于添加了上万官员,又是开支数百万甚至上千万。 他看着看着,脸上冒起了汗,终于知道刚刚皇帝一直在盯着他,也有点不好意思开口,想必皇帝也知道,这是一个无比巨大的开支。 皇帝写了很多,花了很多心思,三人都来不及看,但仅仅看看大概的方案,就震惊这个无比可怕的工程。 三人匆匆翻到最后,然后对视一眼,几乎同时在心里决定一致反对这样的投入。 换成永乐时,朝廷根本负担不起,现在洪熙朝能负担,但也极为可怕。 可就在他们翻到材料最后一页时。 只见最底下写着一行大字,简直字字珠玑,掷地有声。 “开启明智,强我中华,少年强,则国家强。” 轰,三人如五雷轰顶,久久不能回神。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