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也有十几户是大员的,陛下给大员前五年免税政策,所以现在田地比较多。” 朱高煦在开发大员,那边经营了快两年,已经耕出大量粮田,基于免税政策,去的百姓还挺多,个人平均拥有田数,现在也是最高。 朱高煦还是比较满意,另一个时空,一个省的万亩大户恐怕就不止这个数。 现在在他新税法之下,绝大部份人,是不愿意囤这么多田的。 只要没有大量农田兼并出现,百姓们就能正常生活,百姓们能活下去,轻易就不会造反。 对大明王朝来说,以后最大的敌人,除了昏君之外,就是灾难天气。 灾难天气他没办法控制,但昏君可以预防。 这需要同样设定一套完整的教育培训方式,并尽量保证不会出现幼帝。 “这几年风调雨顺,大部份地方都是丰收。”朱高煦这时道:“这是最好的机会,朝廷要多建大型仓库,进行储粮,以为将来灾害天气准备。” “隋唐初,前朝的大型粮仓都能用几十年,咱们大明,不能连隋朝都不如吧?” 隋朝粮仓是出了名的,不但储存的好,而且保护的也好。 若没有这些粮仓,隋末死的人还要更多。 “户部今年已经在商讨,决定再建十个大粮仓,尽量往西北方向靠。”夏原吉道。 明初的粮仓建设其实一塌糊涂,真正发展起来还是从永乐开始,整个大明期四大粮仓淮安丰济仓、徐州广运仓、德州德州仓、临清临清仓,全在京师附近,其他的小仓也基本都是在京师附近。 这种做法和隋朝差远了,而明朝灾难频发,整个两百多年发生了四千多起各种天灾,关键时候,太远的地方你运粮都来不及,更别说明朝的粮仓储存粮也不够多。 其中最大的广运仓,有粮仓一千间,但最多可以储存两百万石,比起隋朝粮仓还是差了不是一星半点。 隋朝的兴洛仓,故址在今河南省巩县东南,因地处旧洛水入黄河处而得名。周围二十余里,穿窖三千,每窖可容粮食八千石,全部装满,可装两千四百万石,大明的四大粮仓,也就够个零头。 隋粮仓不但储量高,而且保存的好。 另一个隋朝建的含嘉仓,其中一个窖里,存有北宋时放进的50万斤谷子,至1969年考古发现时大都颗粒完整。 所以朱高煦想了想后便道:“隋朝的粮仓古今有名,我大明反不及隋朝十分之一。” “你们在建粮仓时,要学习隋朝。” “别外,粮仓不要集中在京师附近,看看那边灾害天气比较多的,粮食产量少的,可以往那边建。” “陛下英明,臣知道了。” 朱高煦这时脸色一正,继续道:“看守粮仓的官员,每三年一换,每年锦衣卫会和京军前去抽查,凡敢以旧换新,中饱私囊,侵吞国家粮库则,诛九族。” “严防烟火,凡粮仓起火者,燃烧数量超过万石,不管原因,斩粮仓负责人全家及守卫。” “户部是第一责任人,你们如果查不到,让锦衣卫和京军查到,你们户部就是大罪。” 皇帝突然严肃起来,夏原吉也吓了一跳,他马上道:“请陛下放心。”他表情不以为然,显然不知道后世有很多套路。 什么以旧换新,什么仓房起火了。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