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汉武帝效率高,并且还霸道,手下的官员效率自然也很高。 不过半个时辰的时间,该到的文武官员全到了。 当着上百号大汉中流砥柱的面,刘彻身着玄色朝服,腰带斩蛇剑,正座在皇位上,面色十分端肃。 丞相和大将军一左一右,同样也表情严肃。 百官匆匆赶来,一看这副模样,还以为出了什么大事,大气都不敢出。 陛下的脸色好可怕,出什么事了? 匈奴人打过来了? 还是又有诸侯王谋反? 当刘彻发话之后,百官这才放松下来,又有些哭笑不得。 一篇文章而已,再好能好到哪儿去? 再怎么出彩,也只是篇文章罢了,怎么就值得陛下兴师动众的,还特地在大中午的召开朝会。 不过,随着公孙弘沧桑雄浑的嗓音,将一篇“大汉少年颂”缓缓读来,殿上的气氛又重新肃穆起来。 就是公孙弘自己,也是竭尽全力抑制住情绪,才能制止住嗓子不颤抖。 一声“壮哉,我大汉少年,与国无疆”收尾,殿上落针可闻! 不知过了多久,卫青突然屈膝拜倒,高声道:“臣为陛下贺,为大汉贺!” 文武众臣这才惊醒,也推金山倒玉柱,纷纷拜倒下来。 “臣为陛下贺,为大汉贺!” 丞相公孙弘举着布帛,同样缓缓拜倒在地。 “得此《大汉少年颂》,臣为陛下贺,为大汉贺!” “为陛下贺,为大汉贺!” 声声传出殿外,值守的郎官们受到感染,也禁不住高呼起来。 以至于未央宫内外,尽是大汉文武的欢呼声! 刘彻心潮澎湃,猛地站起来,“嗖”的拔出天子剑指向天际,也禁不住高呼:“为大汉贺!” 须知在殿内的文武,有一个算一个,无不是才华出众之辈。 按理说区区一篇文章而已,再怎么华美,怎么犀利,在场的无不是见多识广之人,最多也就赞叹几句,夸奖几声。 再夸张点,求一篇抄本带回去珍藏,或劝谏天子将撰文之人征辟为官,差不多也就这样了。 唐奇借来的这篇《大汉少年颂》再怎么好,也不至于夸张到这份上。 但问题在于,此文出现的时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