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马车继续朝着前方行驶着。 车厢内,李宽与穆霓凰还在说着江左盟的事。 与其同时。 别一边。 一路上,施展着轻功的小飞流,钻进了一间茅草屋内。 茅草屋内。 一名品貌非凡的男子,正在练习书法。 小飞流从窗户跳了进来。 她也没有出声打扰正在练习书法的男子,而是乖巧的坐在了这个男子对面的长橙长。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 男子才把最后一个字写完。 只见他收起了手中的毛笔。 一双眉清目秀的眼睛欣赏起自己写的书法起来。 一边看,嘴上还微微地动了动。 轻轻地念了起来: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墅。”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落款是这首诗的诗名。 《泰山梁甫行》 以及这首诗的原作者。 [魏晋]曹植。 《泰山梁甫行》以白描的手法。 反映了边海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 表现了作者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是“剧哉边海民”的衬托。 各地的情况虽然不同,但最艰难困顿的要数“边海民”了。 “寄身”三句,实写“边海民”的悲惨生活。 他们没身于“草野”,过着非人的生活。 生吞活剥,巢息穴居,所以说“象禽兽”;他们不敢出来,怕被人发现、抓走,每天就钻在山林里边所以说“行止依林阻”。 一个“依”字把逃民们的实际活动和恐惧心理都表现出来了。 他们要靠在林中采集食物而存活,要靠险阻的坳壑以藏躲。 他们怕暴露行迹,白天足不出林莽。 黑夜也不敢明火高声“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是全诗的精华所在。 逃民们每日出没在山林之中与狐兔争食争住。 而自己原来的家园却因为无人居住。 反而变成狐兔们的自由跳踉纵情嬉戏的王国,非常可悲的现实。 这两句扩大了全诗的内涵。 它不仅使人想见逃民们的伤心落泪,而且使人看到生产凋敞。 村落萧索的更广阔的社会图画,也扩大了全诗的境界。 前三句是诗人眼中的情景,这两句是诗中人心里的想像。 有此一笔。 使短短的八句诗多了一层波折。 添了一组形象,是以少驭多的佳构。 可惜这一点历来被人忽略,以为这两句也是状“边海民”惨苦生活的,与前三句配合,写住处的荒凉。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