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吃完晚饭,周政委敲响了顾家的门。 顾衡去开的门,苏昭昭在家里写信,她想提醒一下老家的郭大娘,让她屯粮,别把粮食卖了。 不该写的话她不会写,至于郭大娘听不听,就不是她管得了的了。 周政委在和顾衡谈囤粮的事儿。 “……总感觉这心里不安稳,要是这产量是真的还好,老百姓能敞开肚皮吃了,这不就是咱们毕生所求的嘛,就怕……” 周政委叹了口气。 两人都知道怕什么。 就怕大家都觉得粮食多了,真的敞开了肚皮,到时候真没粮食吃了。 要是再遇上灾害年,日子就得更难过了。 苏昭昭写完信出去,顾衡和周政委正在谈如何买粮的事。 粮食不能买卖,但是可以换,这件事最好不要太多的人知道。 “也和老黄他们提一下,看看他们要不要囤一点儿。”顾衡道,这些都是抱有怀疑态度的人。 像那种信得不得了的人,顾衡提都不会提一下,提了人家说不定到头来还得抓他把柄。 苏昭昭道:“你们想好如何换粮了吗?我这边可以找人。” 苏昭昭在供销社上了几年的班,上上下下的关系都处得不错,也认识了不少的人,特别是粮店的同事,是她重点‘巴结’对象,她觉得趁着这个时候找点关系,让帮着和大队牵个线不成问题。 村民的粮食交了公粮后,本来就会卖一些出去,卖给粮站和卖给他们,没多大区别。 顾衡想了想,“我们先商量清楚,看看要多少再说。” 苏昭昭点头。 对于认识的人,苏昭昭和顾衡的想法一样,能听劝的,抱有怀疑态度的人,就劝他们囤点粮食,不听劝的也就不用多话了。 比如胡副主任,供销社里最信的就是他,顺带还有他闺女胡佳,谢科长从刚开始兴奋中回过神来,保持怀疑态度。 时间久了,再加上有些人的亲戚在当地的,写信问一问,虽然没有确切的消息,大家也觉出了味道不对。 当然,这都是后面的事儿了。 …… 深夜,万籁俱寂。 一辆货车停在路口。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