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退朝之后,张天赐和群臣第一次一起离开奉天殿,去参加赵䎝的葬礼。 葬礼办的很简单,赵䎝家的院子也不大,也站不下那么多官员,只能一批人进入后,再有一批人出来。 等到张天赐进院子时,却被赵䎝的儿子拦下。 “张少傅,曾有缘远见一面,今父去世,却有遗言,使在下疑惑,不知该如何是好。” “您和父亲为忘年好友,在下便希望张少傅为在下解惑。” 张天赐见赵翥的儿子年龄好像比自己大一些,赶忙回礼道:“您也太客气了,赵尚书有何遗愿,便按照其留言完成便可,这能有什么疑惑?” 赵䎝的儿子面色有些古怪的说道:“这……父亲希望,能够火葬……” 张天赐闻言觉得有些疑惑,火葬而已,早在唐朝就有了,甚至汉朝都有可能有存在。 除了皇家,大部分的火葬还是在官员和百姓之间。 虽然民间的火葬行为还是很少,但是也不是没有,不过是赵翥的个人选择而已,这有什么让人纠结的? 随后赵䎝的儿子继续说道:“父亲希望,骨灰不去葬在祖地,而是安葬在面朝海边的山坡上,他在遗留的信中说,希望自己能看着大明未来一代又一代的战船出海。” “这……若是父亲葬在海边山上,那每年祭拜时又该如何是好?可是若是父亲和祖宗分葬,这又不合礼数……” 听赵翥儿子这么说,张天赐这才明白过来,原来对方是害怕老祖宗怪罪。 思索了片刻后,张天赐表示也很理解的点了点头:“确实不合礼数,但是别忘了,赵尚书一生所做,不仅仅是为大明做贡献,更是为我汉民百姓做贡献。” “在礼部中有一个名言,那就是:弱国无外交,尊严与真理,只在武力的辐射范围之内。” “而赵尚书,却是为我大明日后能长盛不衰,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所以,在下认为,当以赵尚书遗愿为主。” 听到自己的父亲居然如此重要,赵尚书的儿子沉默片刻,随后也是下定了决心。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