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孔府双喜-《大明第一工业巨匠》


    第(3/3)页

    因为实验室产量不多,张天赐也没办法给朱元璋验证石油其他的作用,只能利用自己的信用向老朱保证,这东西确实很重要。

    从兰州到应天,有将近两千公里的距离,即便是乘坐马车,也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而具体的结果,也只能继续往后等了。

    山东曲阜。

    孔喜学将笔轻轻放下,看着周围朱元璋赏赐修建的豪华府邸,嘴角露出一丝微笑。

    “喜章,若是无事便将此信送到官驿,送往应天表与陛下。”

    孔喜章接过奏疏,粗略看了一眼便对孔喜学夸奖道:“兄长外出游历多年,此字迹如天上青云,自有风云豪气蕴含其中,真是妙啊。”

    孔喜章的吹捧让孔喜学眉眼笑开,只是轻咳一声:“我为孔家家主,自要做出文中之首的表率。”

    “对了,南孔的人联系上了吗?”

    孔喜章摇摇头:“没有。”

    “按理来说,元庭还在时他们便出现过一次,却不知他们怎么想的,好像又跑回山里种庄稼去了,我们的人暂时联系不上南孔。”

    “对了兄长,最近民间的风言风语,您可有听说?”

    孔喜学看向孔喜章,微微皱眉:“那民间风言风语不可计数,没事关注他们作甚。”

    孔喜章左右看了看,俯下身小声对孔喜学说道:“哥,民间传言,其他省市都打算修和应天一样的水泥路,方便百姓和商贾做生意。”

    “例如那北平福建等地,官府都透露了一点消息出来,可是我们山东作为孔子圣地,却一点消息都没有。”

    “民间便因此传出风言风语,说是陛下不喜我孔家,也是因此我山东享受不到此等待遇。”

    孔喜学一脸无语的看向自己的弟弟,满脸都是嫌弃的表情:“你能不能聪明一点?那水泥路有什么好的?”

    “到时候那水泥路修好了,老百姓岂不都能做点小生意?到时候日子好过了,咱们还怎么依靠减租来聚拢民心?”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