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你胡惟庸也配?-《大明第一工业巨匠》


    第(2/3)页

    “这些便是咱选出蒸汽发电厂的位置。”朱元璋画完之后,将笔一扔。

    随后朱元璋猛地一回头,看向张天赐:“你不是告诉咱,那水泥有能够做水坝的配方吗!”

    “这都一年半了!咱的配方哪去了!”

    张天赐嘴角一抽,一脸无语的看向朱元璋。

    自己是物化生政史地一个不落下的给大明灌猛药,忘几个小技术也很正常吧?

    而且,你朱元璋就不会自己找人做实验去研究吗!

    “咱的水泥厂地已经画好了,就差开始动工。”

    自从朱元璋将整个应天的道路全都换成水泥路之后,朱元璋惊讶的发现,应天每月的报税单,居然涨了不少。

    由于当时张天赐正在禁足,朱元璋只能找徐本商量这数据的增长是怎么回事。

    原本以为数据的增长是因为大明的经济越来越好。

    可是其他城市的数据增长却远远没有应天强。

    尤其是沿海的港口城市,按理来说应该成为经济增长最快的地方,没想到查了一圈数据之后,却发现沿海城市的数据增长都没有应天这么猛。

    这一情况给徐本也看懵了,见徐本也疑惑,老朱只能叫来六部一起讨论。

    翻了几本各部的数据之后,朱元璋这才搞清楚,原来是因为应天修了水泥路,运输成本大大降低。

    除了运输的成本降低,运输的效率也是大大加快,直接让应天的优势渐渐传遍大明,也间接的吸引更多的商人来到应天做生意。

    朱元璋在见识到道路给应天带来的优势之后,立刻意识到,是不是也可以通过在重点城市铺设道路,来引导重点城市快速发展?

    如果能在配合上目前正在铺设的蒸汽火车,以及已经建设完成的电话,在运力和信息两者优势之下,完全可以指着哪个城市,哪个城市就能发展起来。

    这相当于侧面加强了皇权对地方的掌控,地主、勋贵、士族在地方上的势力又会被削弱一成。

    没错,驱动老朱给各地铺设水泥道路,加速经济发展的理由,并不是什么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