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一个大众在受到压榨受到苦难的时候,总会想起来的一个符号。】 【今日的孙大圣,正是昔日的包青天!】 【每当人们觉得生活困苦,看看包拯在小说中秉公执法维护广大百姓,他们似乎就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向往!】 【渐渐的,包拯从文字中走了出去,在舞台上展现他的风采。】 天幕之上,突然传来一声震耳欲聋的“呀”! 大幕缓缓拉起,一人身穿戏子服装,脸上戴着浓黑的面具,在灯光的映照下显得尤其英气。 “吾乃包拯!堂下所跪何人,有何冤屈,一一道来!” “大胆说来,本公自然会给你主持公道!” 如此独特的京剧风味,震撼住了所有人。 大唐。 李世民心潮澎湃,一滴泪水不自觉的流下。 “包拯确确实实是死了,但他的精神还在,还在保住着百姓!” “千古流芳啊,千古流芳!” “这才是真真正正的千古流芳!” 大宋。 赵匡胤同样红了眼眶,心中感慨万千。 “古今多少文人武将,一生所求不过四个字,千古流芳。” “可真正做到的,又有几人?” 他幽幽叹息一声,接着道:“别人我不知道 ,可这包拯确确实实是做到了。” “活着的时候是百姓的伞,死了之后成了支撑百姓的柱子。” “千古流芳,包公一路走好。” 说完, 他面朝天幕,用大宋开国皇帝的身份,深深鞠了一躬。 大明。 朱元璋恍然,他早年没参加义军的时候,游历四方。 自然听到许多难民,虽然大字不识几个,但若是说起包公,一个个眼神中冒出精光。 “重八啊!咱跟你说 ,这包公可真是天下第一好官!” “若是有包青天在,这大元凭什么能欺负咱们?!” “包青天在,咱们都不会饿肚子!” 朱元璋仿佛回到了那个炎热的下午,他饥渴难耐,听着老人讲述包公的故事昏昏沉沉。 “原来如此,原来这包公就在这里!” 朱元璋似乎有了一丝明悟,再次望向天幕,眼神中带着无尽的崇敬。 “包公,千古!”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