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2章:解压-《回档之1995》
第(1/3)页
新的一天,时间来到正月初七,昨天拜访完钟长林,父母那边还有些远房亲戚要走,苏杭却不打算再到处走动。
今天休息。
顺便,也打算写一写寒假作业,昨晚一个全国都是知名的尖子生,寒假作业如果都完不成,传出去,只怕也会成为一桩新闻。苏杭内心里也不想太过于摆脱自己的学生身份。
不过吧,早起之后,却是先来到九号楼大平层这边的洗印暗房。
昨天与钟杞盈在商都逛街,雪后的中原省会,1996年的现在,角角落落,方方面面,各种人,各种事,无论哪一方面,苏杭都喜欢记录一下。
即使过往大半年时间里好像经历了太多事情,让苏杭的心态都发生了改变,只持续了几个月的少年心性,转眼成熟了许多,但,就如同他坚持写作业坚持读高中一样,还是要品味曾经被自己忽略的生命历程。
不虚度。
同样,虽然昨天承诺了帮钟杞盈寻找一些赚钱门路,好实现将来更大的一些理想,但,理想这种东西,太多太多,真实现不了,也就实现不了了。
眼前最重要。
六点钟不到就已经醒来,一直到七点多钟,从昨天拍掉的一大堆交卷里精挑细选,风景人物等等,一共三十多张,洗印出来。
恰好又是一共小小的影集。
找来空白相册,每一张都小心装好,还如同集邮册那样,用一些空白的卡片写下一些感想,注明时间,如此之类。
直到身后传来声音。
名叫辛雯的女子小心推开一些书房们:“苏杭,早饭好了。”
这才抬头。
冬日看似无力又给人一种明灿感的阳光不知何时已经斜斜地照进书房一角,窗外还有如洗般的碧蓝天空。
于是就不舍得起身。
窗下的宽敞书桌,照例有一套篆刻工具,不过,最近几日一直是辛雯在用。
唤女子过来:“我那两方印章的薄意刻好了吗?”
“好了,”辛雯走进来,闻言转向一旁书柜,找出两个锦盒小心捧过来:“你看看,不行的话……我再改。”
最近的灵感,又刻了两方印章。
然后,身边恰好有多了一个书画篆刻都算精通的女子,当然人尽其用,吩咐辛雯按照印文意境做一些雕画,浅浮雕形式,行话叫‘薄意’。
点了点一旁椅子,感受着女子坐下后的好闻香味,苏杭一边打开第一个盒子。
这是一方印面两厘米见方的寿山芙蓉石,高七厘米左右,还按照苏杭的个人喜好留了上面的原皮。
印章四面,稍稍旋转打量,共同构成了一副栩栩如生的‘寒江独钓图’。
当然也可以想见印文。
关于柳宗元的那首《江雪》,苏杭取每一字的字首,构成了大概很多人都不怎么注意的四个字:【千万孤独】。
唐诗里最孤独的一场雪。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过往一段时间翻阅各种印谱,苏杭最无感的就是齐白石的篆刻风格,不过,轮到这一枚,苏杭当时就觉得,‘千万孤独’几个字,非齐白石那种抛筋露骨的粗狂刀法所不能。
设计了好几款印稿,最终才罗成了眼前的一枚白文印章。
又是把玩欣赏一番,对自己的下刀还是很满意,对辛雯的薄意也很满意,眼看一旁女子小心地把一盒印泥摆过来,也就轻轻沾染,左右看看,恰好做成了一侧影集。
于是又是一番挑选。
最后在一张内容是一条积雪覆盖的深邃巷弄照片上,小心地钤下了印记。
意犹未尽。
再次提笔,选了一张卡片,小小批注:丙子正月初七,晨间集影赏印,感人生逆旅,莫要匆匆。
写完了,才发现挑选的硬纸卡片有些大,还有许多空白。
看了眼一旁,计上心头。
示意道:“手给我。”
辛雯不解,下意识抬了抬距离少年很近的右手:“做什么?”
瞄了眼那只纤巧小手,苏杭还比划了下,尺寸正好,于是示意旁边的印泥,再点了点面前卡片:“按个手印,要整只手。”
只是按手印啊?
脸色不知为何莫名微红的女子点点头,听话地小心把整只小手都涂满了印泥,再向少年确认了一下,便轻轻按下去。
这一下,顿时满了。
欣赏了一下卡片上的漂亮手印,苏杭很满意,一边装到影集里,一边道:“去洗洗吧。”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