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零五章 带盐-《灵宝小农女》


    第(2/3)页

    方才那几个提议的言官就笑了笑道:“那杨大人有何高见呢?”

    另一个道:“听闻杨大人的娘亲家里是江南有名的绸庄,莫非是要毁家纾难,如此义举,定然叫人敬佩。”

    杨遇懒得理会这几个人的捧杀,继续道:“方才几位大人的提议自然有可取之处,百姓遭难,赈灾银两首先得朝廷自己出。既然将士辛苦,那各位大人能不能凑一凑呢?”

    众大臣听闻他提出这样一个离谱的想法,都笑了笑——从古至今,从没听说过大臣们凑钱去赈灾的。要是每次出了灾害都这样,他们也不必养家了。

    还是之前那几个言官,嘲讽地笑着问:“那敢问大人,您是想每个人捐多少呢?”

    “每个人一百两?那恐怕能捐出一百两的大臣还不够一百人呢。若是随心而捐,又怕有人攀比挖苦。大人觉得这个如何处置才好呢?”

    杨遇笑道:“大人方才可能有一两字没听清楚,我说的是这钱‘首先’得朝廷出,然后还得找人。”

    卫晞觉得有点意思,问:“还有谁?”

    “各地的大富商。”杨遇道,“先前战火纷乱时期,小商户受的影响不小,但是大商户是百足之虫,恢复得也快很多,如今许多都重振旗鼓,身子更加风生水起。咱们想个名义,让他们捐钱,岂不更妙?”

    言官笑道:“我以为杨大人有什么好主意,原来是这个?杨大人有所不知,这些富商虽然多的是钱,但最不舍得的也是钱,据我所知,许多富商自己就是‘一毛不拔’,你如何劝他们捐钱?”

    “富商大多是为名利,格局不够的想要更多的‘利’,心气高一些的想要的是‘名’,这两样东西,朝廷都给得起。”

    他这么一说,户部和工部等人也都聚精会神地听起来。

    皇上心思也活络起来,对他点了一下头道:“继续说。”

    杨遇道:“想要名的,咱们就将富商按捐款的数量排名,以朝廷的名义为他们立功德碑,任风吹雨打,功德碑上的字迹也不会湮灭,这是朝廷给的荣耀,许多大商贾想出钱买这点名声,还求告无门呢。”

    有不少大臣听了都点点头,暗自道:是这么回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