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粮食的交易-《明末:从零开始造反》
            
            
            
                
    第(1/3)页
    李毅返回饥民营地,清点仓库的存粮。
    王薄均虽然想要粮食,可他不会侵占赈灾官署的赈灾粮,给他人口实。
    他要做的,是李毅在文书签字,自愿将粮食交给延安府衙门。
    “大人,这就是延安赈灾官署所有的赈灾粮,一共一万两千石。”
    李毅望着堆得高高的粮袋,上前拍了拍,回头看着郑管事道。
    “让人清点出一万石出来。”
    郑管事迟疑道:“大人,这些粮食都是要分给各保甲的,若是挪为他用,怕是……”
    李毅明白他的意思,开口道:“这点不用担心,粮食会回来的。”
    “回来?”
    郑管事不明白李毅的意思,但他还是点头应下。
    李毅走出仓库,先去了赈灾官署的驻地宅院。
    宅院里被翻得乱七八糟。
    李毅一问,才知道是府衙衙役们抓捕李过后,翻找罪证做的。
    眉头皱起,李毅走到一处书桌前,从地上捡起一个砚台,又找了一张白纸,开始研磨书写。
    等到书信写完,他走宅院,递给布颜道。
    “派人去碎金酒楼,将书信交给酒楼掌柜。”
    布颜点点头,叫来手下安排。
    李毅在饥民营地巡视,四周都是畏畏缩缩躲在窝棚里的饥民。
    因为王薄均抓走了农会管事,失去了保甲制的有效官吏,饥民刚刚有所好转的状况正在急速恶化。
    首先,就是饥民营地治安恶劣,偷盗抢夺时有发生。
    而且营地到处都是恶臭,卫生条件极其糟糕。
    更麻烦的是,没有管事充任保长,带着甲长管理饥民,就无法以各保甲为单位熬煮粮食,赈济饥民。
    如今饥民营地只能恢复原始的赈济手段,效率低下,能领到饭食的多是身强力壮之人。
    好些老幼妇孺行动不便,身体虚弱,吃不上饭很有可能饿死倒毙。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