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宣传海报-《女配在婆媳综艺爆红了》
            
            
            
                
    第(2/3)页
    保护协会救治过搁浅的鲸鱼,受伤的海豚,以及被塑料袋矿泉水瓶等垃圾卡住头,嗓子的海龟海鱼。
    救治工作很多,有很多人都不了解这些。
    负责人道:“可能需要你们参与到保护工作中,这样拍出来的片子才能更真实。”
    负责人的要求说的差不多了。
    片酬很低,还没有悦享代言的零头,但是意义不同。
    于挽秋道:“国内宣传片十几分钟到一小时不等,纪录片时间要长一些,我个人认为,拍纪录片的意义更大。”
    这和拍电影不一样,拍电影有剧本,精雕细琢过的,两个小时能讲述一个故事。
    但是海洋动物保护协会的工作没有剧本,几个小时根本拍不出救助工作的全部内容。
    所以于挽秋更倾向于拍摄纪录片。
    负责人松了口气,她一开始还害怕于挽秋耍大牌,毕竟明星,还是影后可能有自己的习惯要求什么的。
    结果意外地好相处。
    于挽秋推了一个纪录片导演的微信,导演名字陈一帆,三十多岁,一直在拍纪录片。
    镜头感很好,有故事感,他拍的纪录片很有味道。
    娓娓道来的感觉。
    负责人脸上一喜,“那太好了……”
    顿了两秒,他又道:“还有一件事必须提前说明,救助工作很累,和去水族馆玩不一样。”
    水族馆里见到的海豚,海豹都是救助回来,经过好几个月的救治喂养,才这么可爱,真要参与到救治工作中去,可能会对海洋动物的喜爱大打折扣,这点得提前说明。
    而且企鹅等动物生活在两极,华国最冷是东北那边,零下四十度,两极要冷的多。
    得提前说好,拍摄并不是旅游,于挽秋姜兰必须参与到救治过程中,事先还要系统学习,通过保护协会的志愿者考试。
    于挽秋问姜兰,“可以吗?”
    姜兰点点头,“没问题。”
    合约保护协会事先拟定了,但其中有几条要改,改过的合同工作室的律师看过,说没问题之后就签了合同。
    姜兰突然有种神圣的使命感,感觉自己被赋予了特别庄严的任务。
    于挽秋也没接过这种工作,以前拍电影也没去两极采过景。
    新的工作,于挽秋还挺期待的。
    不是简单地去演志愿者这个角色,而是全身心地投入进去。
    “姜兰,咱们又能一块了。”于挽秋估计合作的事要排到十月份,或者是寒假那会儿。
    得看她们都有时间。
    成为志愿者要先通过考试,还得学习呢,于挽秋还没碰高中课本,就得先学这个。
    姜兰才觉得难呢,她真的不喜欢学习,负责人给的书有三本,理论课考试,实践课考试,得达到九十分才能成为志愿者。
    幸好大四课少,不然姜兰真搞不来。
    越早通过考试越好,两个人回到别墅一人摆了一本书看了起来。
    于挽秋记忆力好,内容很快就能背下来,但姜兰老走神。
    看一会儿就想想乱七八糟的,比如,昨天晚上那局韩信真的帅,再比如,陆颐呈做的酸菜鱼好下饭,她昨天吃了两碗。
    “于老师,我有点饿了,先找点吃的我再看。”
    于挽秋:“……”
    她都超了姜兰三页了,“坐这儿,刚看多久,志愿者考试很难的。”
    姜兰:“那我再坚持半小时。”
    半小时,是姜兰的极限了,暑假,终于要录完节目了,却要学习看书,于挽秋和陆颐呈一样,都是魔鬼吗。
    怎么陆家人都那么聪明呢,过目不忘,看一遍就能背下来。
    她得背十遍。
    半个小时过后,姜兰歇了十分钟,两人一直学到晚上九点,才开始做自己的事。
    姜兰今天还没拉琴,一个小时的小提琴,就到十点了。
    姜兰脑袋嗡嗡的。
    打电话的时候都是怎么保护海洋环境。
    陆颐呈看姜兰今天蔫蔫的,“怎么了,不是去签合同吗?有别的事吗?”
    姜兰:“我觉得我有点笨哎,合同已经签了,但是要先成为志愿者,成为志愿者还要通过他们的考试,于老师看了四个多小时书,看的基本上就背下来了,我……效率差不多是于老师的四分之一。”
    陆颐呈笑了一下,“是有点笨,这边有现成的老师不问,非要自己学,不是笨是什么。”
    姜兰:“不是你都没看过这个书,怎么给我补课啊?”
    陆颐呈道:“我重新学也比你快的,书给我,我给你补课。”
    ————
    次日,周三。
    姜兰要和于挽秋去滇省拍摄宣传海报。
    上午的飞机,下午三点多到的,一到九点滇省政府的工作人员就过来协商海报的拍摄事宜。
    工作人员带来了几套少数民族服饰,有苗族,彝族的。
    苗族的衣服上衣以蓝色为主,上面有苗绣和蜡染,图案主要是几何图案和各种各样的花纹。
    下裙很长,花样也是以苗绣蜡染为主,颜色多了红色,黄色,比上衣更鲜艳。
    头饰是银饰,是一整个发冠,呈圆柱形,有很有银片,还有小的银铃铛。
    彝族的服饰以红色黑色黄色为主,整体的裙子是红色的,袖口,衣领,衣摆处都有花纹,头饰是黑色或者红色的包头。
    配饰如耳饰项链也是以银饰为主。
    这边很多婆婆还穿着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采茶,去山里采菌子,挖笋。
    赚的钱不多,也很辛苦,政府是想大力发展旅游经济。
    两套衣服都很好看,头发是滇省这边的婆婆给盘的,戴上头饰,和滇省这边的少数民族姑娘一般无二。
    婆婆笑着道:“很漂亮的,再描个眉就更好看了。”
    于挽秋看了看镜子里的自己,上回来滇省的时候她们买了一套少数民族服饰回去,但没怎么穿过,纯粹留作纪念的。
    这样从头到脚都是少数民族的衣服,真的很好看了。
    拍摄在明天上午,主要拍摄海报,地点有两个,有洱海,需要姜兰和于挽秋乘竹筏,还有一个小镇里的森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