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我力能扛鼎》


    第(3/3)页

    这几年父皇年纪大了,子嗣愈难,难免对那位监正生了怨。可父皇心里再不喜,也得客客气气地对他。

    一个唐二还不够,她背后竟然还有奇人?

    晏少昰声音放缓,温和得几乎像是诱哄:“你们师门还有多少人?你还想找谁,都一并告诉我,名册发下去一齐去找,省得一趟趟地耽误我工夫。”

    唐荼荼听出了关节,这个问题她死活不回答了。她木着脸,把刚才二殿下的原话送回去:“殿下,你不要试探我。”

    晏少昰神情微滞,半晌,笑出声来。

    “姓甚名谁不知,年岁也不知,普天之下找这么一个无名氏,你当我有通天之能?”

    唐荼荼脸色变了又变,最后一咬牙,给他透了个底:“信物我们没有,但我们都会唱一首门派歌。”

    晏少昰:“你哼两句听听。”

    唐荼荼又喝了一口酒润嗓,低声唱起来:“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

    晏少昰,并上廿一,还有他们身后的一众影卫,都把这鲜明的曲调、简单有力的歌词记下来了。

    西院里的烧烤炉已经熄了,华家的仆役们吃饱喝足,一个个拿着杌子板凳从院里出来了。

    人多眼杂,唐荼荼立马站起身,撂下一句“今晚和殿下聊得很愉快,您早点睡”。说完,她抱着盘碗福了一礼,大步迈进了门槛,回她院儿里了。

    华家的仆役散了席,鱼贯而出。晏少昰坐在石桌前动也没动,这石桌支在院门右手边,这里视野偏,也没人看过来。

    那笑意在晏少昰脸上持续了半盏茶的工夫,到底是收下去了。他合上眼,把今晚的事从头到尾想了一遍。

    “廿一。”

    “奴才在。”

    晏少昰问:“唐二她去过海边么?”

    廿一道:“没有,唐二姑娘出生就在京城,这十四年来也一直住在京城。只有大前年的初秋,唐家老太爷过世三年、子孙除服的时候,她被爹娘领着回过一趟山西祖家。”

    没去过海边,却对海事知之甚详,连渤海多宽、海水怎么流都清楚。

    晏少昰又问:“京城哪家书斋里在印海防海事相关的书?”

    “奴才明日去查,各家大书斋都有书单子,想来并不难查。”

    廿一又道:“只是海事复杂,国子监不学这个,京城学子们大约也是不看这个的。奴才记得前年进士一科的方略策中,考的那道海事题,咱们京城举人几乎全部折戟,只有直隶出了两份甲等卷子,另外有苏南和江南上八府沿海县城的考生,共三十余人,凑凑合合答出了那道海事题。”

    “批卷的考官拟录后送入宫,皇上看了后觉得全是赘言,无一卷对海政有实用,让考官通通改批为乙等。”

    与乡试在自省考试不同,会试是所有考生都要进京赶考的,汇集天下名士。而取录的进士中,十之八|九出自京畿与江南,尤以苏南与浙北更胜一筹。

    一南一北这两块地方最是繁荣,学风也最为昌盛,直隶与苏浙也几乎全都在沿海地界,要是这些学富五车、打小住在海边的举人们都答不上一道海事题,只能说明时下的书斋里不印关于海事的书,没这样的书,书生们自然也就不懂这样的事。

    晏少昰心里冷哼。

    她果然是忽悠他的,还信誓旦旦说是从书上看到学来的,嘴里真是没几句真话,那“妖怪”一说,反倒更像是真的。

    晏少昰低声吩咐:“不要打草惊蛇,去查唐家族谱,拿着唐二的生辰八字去钦天监算一算,看看能不能查出来由,另外将她身上所有奇诡之处都记入《异人录》中。”

    “还有她那师兄,派人好好去查——尤其去查查各地近两年来声名鹊起的星象师、相师、风水师,通通汇集名录呈上来。越是举止古怪的人,越要留意,会占会算,必与常人不同。”

    廿一神情一凛:“奴才领命。”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