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兵变(九)-《大国海魂》


    第(2/3)页

    其次是柏林这滩水太深,数一数同时向柏林开进的其他势力就知道了。

    首先是士气低落的东线陆军。霍夫曼手里有陆军总参谋长兴登堡在鲁登道夫刚刚提出重启国会选举的时候送过来的备忘录,这也是霍夫曼能够在没有最高司令部调令的前提下,将这支原本应该用于登录设德兰群岛的精锐部队拉到柏林。然而调动归调动,随着火车越来越靠近柏林,东线陆军们的士气也越来越低落。

    霍夫曼的手下理解霍夫曼将军的立场。可是他们仍旧如是说道:“陆军不打陆军。”

    工人党势力进军柏林的决心最强烈,不仅仅只是工人党的成功选举被污蔑为舞弊,柏林的同志被反动派肆意屠杀,还因为工人党无可争辩的唯一领袖艾伯特、他们苦心培养出来的精英被无耻的陆军一网打尽。然而工人党进军柏林的脚步也是最艰难的。工人党虽然在帝国西北部地区横行无忌,但是南下的他们却遭到了包括素有间隙的海陆军、地方守备部队的坚决抵抗,只能依靠柏林附近单薄的工人武装。

    最后一部分就是西线陆军。

    俄国动乱后,最高司令部将陆地战事的重心放在了西线,获得东线陆军兵力和武器支援的西线司令部很快成为帝国最强大的陆军重兵集团。国会选举前后,鉴于法国内乱,鲁登道夫陆续将他在西线的亲信部队拉到柏林,又命令西线陆军秘密北进,越过柏林消灭盘踞在帝国西北部的石勒苏益格叛军。

    陆军乐于接受这道命令,虽然帝国基层士兵大多来自于贫苦家庭,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对战场后方石勒苏益格叛乱分子与生俱来的仇恨在前线浴血奋战的士兵不希望后方动乱是主要原因,陆军高层成功jinháng舆论引导的功劳也不可磨灭。

    如今,这支在向柏林进军队列中兵力和战斗力最可观的部队已经逼近柏林,没有人知道他们是遵照鲁登道夫之前的命令继续北进戡乱,还是趁机杀入柏林做点什么,更加没人知道鲁登道夫是否下达了新的指令,这支部队又是否会继续听从鲁登道夫的号令。

    当海军、东线陆军、工人党和西线陆军一齐进入柏林,王海蒂猜不出究竟是四方此前恩怨纠葛不断的势力捏着鼻子联合绞杀疯狂的鲁登道夫,还是在兵临陆军总部之前就对彼此大打出手。

    好在恐怖的事情并没有发生。第二天黄昏,攻坚力量不强的工人党武装打到汉诺威南部就再也无法前进,西线陆军来的声势浩大,但是他们在柏林以南20公里的地方止步不前,派出军官联络海军和东线陆军,谨慎地表达了他们“陆军不打陆军”的观望态度,实际上就只有海军水兵队和东线陆军真正抵近柏林郊外。

    王海蒂建议海陆军趁夜强攻柏林,然而除了寥寥几名陆军高级将领保持表示赞同,绝大部分东线低级军官和士兵都坚持认为“陆军打不陆军”,应该用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柏林兵变,给予鲁登道夫一个体面的结局。

    面对来自下层的抵触情绪,就连东线陆军司令霍夫曼也没了好办法。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