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报业改革-《重生于七十年代》
第(2/3)页
没办法不关注啊!
一个报亭几十上百种报纸,买报的人一眼就能从种类繁多的报刊中发现头版全彩配图无广告的《天天日报》,就如同在一堆矮穷挫里看到个高富帅,简直可以用鹤立鸡群来形容。
但却没人认为《天天日报》的改革能成功,他们的看法与星岛报业的管理层一样,增加成本、减少收入的改版得不偿失。
所有人都等着看《天天日报》的笑话。
一个不理事的幕后老板,一个年纪轻轻毫无经验的女社长,一个从美国请来不知香港行情的总编。这怎么看都是一个注定失败的组合!
而事实呢?
……
黄祖强擦了把脸从卫生间出来,然后把早餐端上桌子后,冲卧室喊道:“阿兰,快起来吃饭了!”
喊了几声没有应答,黄祖强只得走回卧室,看到老婆林月兰还睡得正香。他走过去拍拍老婆的脸蛋儿说:“快起床了,待会儿上班又要迟到。”
林月兰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睛,伸出手说:“老公,我不想动,拉我起来。”
黄祖强无语地将老婆拉起来坐到床上,林月兰这才打着哈欠穿衣服起床,然后披头散发地梦游着去洗漱。
黄祖强对此很是无语,1989年,黄祖强辞去高职厚薪,和老婆隐居离岛深山、藏风聚水之地,专心从事创作。1990年,王杰让人带着两份小说大纲找到了黄祖强,自此之后黄祖强开始以黄易为笔名,陆续在《天天日报》上发表了《寻秦记》和《大唐双龙传》等小说,引发了港岛的一番轰动。
黄祖强坐在沙发上等老婆洗漱好了再一起吃早餐,这时菲佣拿着报纸过来说道:“先生,这是今天的报纸。”
黄祖强订的报纸有四份:《信报》、《经济日报》、《明报》和《天天日报》。
其中《信报》和《经济日报》都是财经报纸,作为香江人的黄祖强每天必读,而《明报》则主要看一些时政、民生和文学内容。
至于《天天日报》,这份报纸的读者群体以30岁以下的年轻人为主。而黄祖强作为《天天日报》的签约作家,订购是免费的。
其实黄祖强以前看的是《东方日报》,但自从签约在《天天日报》后,他就转而选择这一份报纸。
理由很简单,黄祖强认为王杰是他的知己,如果他不是看了那两份小说大纲,黄祖强认为自己根本就不可能把《寻秦记》和《大唐双龙传》写出来。他现在不仅每天看《天天日报》,王杰每次拍摄出新片他也会抢购香江地区首映门票捧场。
不过等黄祖强翻出《天天日报》后,他惊讶地对刚出来的老婆说道:“咦,今天的《天天日报》怎么不一样?”
“有大新闻?”黄祖强的夫人看向黄祖强手头的报纸。
黄祖强说道:“头版的广告没了,你看这里还有好多大小标题,只看第一版就能知道全份报纸的主要内容。而且每个标题后面还有版面页数的提示,这个样子读报能节省很多时间,这个设计又方便又贴心。”
黄祖强的夫人接过《天天日报》翻了一下,惊讶的发现居然全份彩页,而且那简洁清爽的版面,也让她这个有些近视眼的人看起来毫不吃力。
认认真真地比较了新版《天天日报》和其他几份报纸的区别,黄祖强的夫人赞赏道:“这报纸读起来方便又舒服,如果《信报》也能照着这样改一下版就好了。”
黄祖强笑道:“威廉先生做生意果然厉害,看来《明报》被他买下来是件好事。”
黄祖强的夫人想的却不一样,她所在的公司近期要代理一款欧洲新化妆产品,正考虑着到底在哪家报纸打广告呢。此时看着改头换面的《天天日报》,黄祖强的夫人心中已然有了主意,她以一个主管的精明头脑,意识到这份新改版的报纸必然受到欢迎和追捧,趁早拿下广告位可以省不少的费用。
……
《天天日报》本就是在年轻读者中销量前三的报纸,如今改版之后,清新的版面更加受到年轻人的欢迎,至少看起来就比其他报纸更加时尚大方。
而像黄祖强这样有着时代感的读者,喜欢上《天天日报》的理由则很简单,因为它的排版比其他报纸更便于阅读,也更加美观大方。
“快催一下印刷厂,加印的5000份已经卖完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