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热评非议引风暴-《重生于七十年代》
第(2/3)页
在一片叫好声中,也有着相反的骂声,比如说《天籁好声音》是“天籁好演员”,歌手不是在唱歌是在演戏等等。
最最离谱的就是《香江早报》,这家报纸似乎很仇视佳艺台,趁机跑出来泼《天籁好声音》的脏水。
梁书怡这次没有惯着《香江早报》这些危言耸听的香江媒体,在看到相关负面报导后,立即派人去搜集好了相关证据,然后将《香江早报》等七家大小媒体报社告上了法庭,要求他们赔偿《天籁好声音》节目组和导师学员共计3600万港币。
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梁书怡说道:“有些报纸完全没有职业底线,信口开河肆意污蔑。《香江早报》这些媒体,枉顾公信,肆意捏造虚假新闻,是可忍孰不可忍。这些报纸为了销量一而再再而三的挑衅,佳艺电视台将会诉诸法律手段解决。就算官司打不赢,佳艺台也会一直打下去,一年赢不了就打个三五年。我倒想看看,《香江早报》等这些花边小报赚的那点钱,够不够几百上千万的律师费!”
梁书怡的话一透出来,所有同行都知道《香港早报》等七家报社完蛋了。
一家报纸确实可以靠打擦边球造谣提升销量,在没有确切指明对象的时候,被污蔑者打官司很难打赢。不仅是打不赢,官司打起来还会增加该报纸的曝光率,让这家报纸的销量更好。
但如果受害者抱着两败俱伤的决心,打长年累月的混账官司的话,大型报纸还能够承受,《香江早报》这些小报每年赚的钱,却撑不起没玩没了的高额律师费。
有的时候你不能退让,越退让对方越得寸进尺,只有杀鸡儆猴才是明智选择。
就如90年代以后的湾岛电视界,许多名嘴在节目上信口开河,造谣污蔑或者是揭露其他名人和公司,用以吸引眼球增加收视率。
可有一些公司和名人,却被湾岛电视台列入禁止抨击的名单。
为什么?
因为只要你在节目里谈到这些人和公司的坏话,对方马上寄律师函来要求道歉,不道歉就把你告上法庭。长此以往下来,电视台和名嘴们都搞怕了,再不敢说他们的坏话。
《香江早报》等报纸同样如此,这些平均只有几千份销量的报纸,根本就没有和佳艺台死磕的勇气,还没开始打官司就撑不住了,主动找佳艺台寻求私下和解。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