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二章 改夏为元-《雄起中亚》


    第(2/3)页

    之后李承绩去了树葬区。那是英雄碑上英烈们安息之处。只是因战场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将他们的尸骨尽数安置在英雄山。所以不少都是衣冠冢。比如这次飞鹰军的蒙古斩首行动,死去的飞鹰军将士都采用衣冠冢的形式安葬。

    沙漠化的危害是非常深远的!大元的国土面积虽然广大,但几乎有一半多是沙漠。剩下的高山戈壁也占比不少,所以从建国以来,李承绩就特别注重沙漠化的治理。

    倡导树葬,就是其中的举措之一。

    但受各族群的旧有习俗限制,树葬的推广效果一直都比较缓慢。而且大元事务繁多,边境战事不断。内部的治理,也就更偏重农业和钢铁。至于其他的,都是相对开展就成了。

    眼见众官员紧随自己的脚步,一一焚香,以表缅怀之心。虽然神情庄重,但心里有多少敬重,却只有他们自己清楚了。

    李承绩亦有所感,出声道:“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刬地东风欺客梦,一枕云屏寒怯。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经别。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

    闻道绮陌东头,行人长见,帘底纤纤月。旧恨春江流不断,新恨云山千叠。料得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念到此处,李承绩让当值的枢密使记下:“往后大元恢复清明节祭祀大礼。时日无需和宋国相似,就定在今日吧。每年礼部都需着人主持祭祀大典,祭祀使必须由皇族担任。”。

    李承绩说完这些,枢密使已经记下了。连着刚刚李承绩念的那首诗,都一起记了下来。

    到得午后,李承绩才带着察言启程回宫。在马车上,察言似是想好了腹稿,出声道:“圣上。百日里你问我改夏为元之事,臣妾有答案了。”。

    改夏为元,也就是取消夏国的国祚,直接并入大元。原本夏国的存在,是在蒙古、金国之间,刻意制造出的缓冲地带。现在随着蒙古高层大损,国祚不稳。面对大元,威胁也就大降。

    至于金国,经过蒙古的大举进犯,衰弱之象已经不足以引起大元的警惕。因而夏国的存在,便显得可有可无了。

    并且夏国经历了年前的乱子,皇室凋零,国力损耗严重。现在还保持国祚,只不过是大元的扶持。否则的话,绝对会自然崩解。

    毕竟夏国的民乱可是持续不断。各地的军司因高层的损耗,而开始听调不听宣起来。隐隐的,有据地割据之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