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九章 二线拉锯(3)-《抗日之烽火连天》


    第(2/3)页

    这十几个人根本就不够塞牙缝的,是人都会怕死,无论如何都会犹豫,这些日军也知道这个距离意味着什么。

    “快,前进!”

    日军分队长,一名挂着曹长军衔的老兵挥了挥拳头,脸上一副恶狠狠的表情,曹长相当于国军中的上士,属于士官阶层,更是日军战斗力的重要来源。

    碰上这种情况或者是溃败,伍长(下士)和军曹(中士)都未必能控制住部队,曹长一个命令,就能逼着其他日军上去。

    其余十二人见此情景,便仍旧往前爬了。

    十三名日军有尸体和地利掩护,很快爬到了百米内。

    ……

    教导大队的阵地里,一片静谧,用过饭的士兵在休息,有的在眯着眼睡觉,一小部分人在阵地里盯着前方动向,战壕里这些兵,对接近的日军士兵毫无察觉。

    起到真正警戒作用的,是布置在战壕外的散兵坑,教导大队构筑了梅花状的数个散兵坑,向后用一条交通壕和后面的主阵地相连接。

    一中队一排三班的两名士兵,趴在两个散兵坑中,盯着阵地前,三座散兵坑呈梅花状布置,三名士兵各占据一座散兵坑,在交通壕里,还有一组轻机枪待命。

    两名二等兵瞪大了眼睛,看着阵前,薄雾未散,两人都打起了十二分精神。

    他们不仅仅是为了职责而打足精神,更关键的是,班长在盯着他们。

    另一座散兵坑里,一中队一排三班的班长,悠哉悠哉的靠在散兵坑的壕壁上,眯着眼睛,似乎已经睡着了,可另两名二等兵可知道,他们的班长一直在盯着附近的各种情况。

    就在刚才,有个二等兵想偷懒,等来的就是三班长的一个脑拍以及山东口音的谩骂。

    来自山东滕州的三班上士班长王维栋(书友客串),坐在散兵坑里,中正步枪就在手边放着,他所在的散兵坑,后面还连着交通壕,交通壕里是三班的捷克式轻机枪组。

    三班长的上士军衔自然不是白来的,自打徐州会战起,便在张炜的麾下奋战(那时候在徐州,鲁南一带作战,借着友军的帮助补充过一批山东壮丁新兵),到教导大队成立时,已经混成了班长一职。

    这种打过仗的老兵是最精的,现在不紧不慢,甚至有些散漫的呆在散兵坑里,把最苦的活儿,耗费体力的打发给新兵,自己在后面坐镇,实则一直在观察周围的动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