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李彪、胡小月、白冬菊-《锄奸》
第(2/3)页
胡小月猛一见这么多人来到自己家,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躲到屋里不敢出来了。最后还是李彪连哄带劝地把她从里屋拉了出来。
刘猛一见到胡小月,就热情地伸出手,拉着胡小月的小手,又摇又晃地说:你真是小神仙呢,我老刘差点去见马克思了。
等刘刚听李彪说是胡小月的父亲救了他一命时,刘猛和曹刚就又是一阵唏噱。
刘猛重又抓起胡小月的手,一脸的凝重:你和你父亲为抗日做出了重大贡献,我代表县大队感谢你。你以后有啥困难,就提出来,只要县大队能做到的,一定尽力满足。
一旁的李彪见状,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大队长、曹书记,小月家就她一个人了,她要参加县大队。
刘猛和曹刚听了,顿时怔了一下。两个人相互对望一眼,一时没有说话。
李彪又道:咱们县大队连个卫生员都没有,每次打仗有负伤的战士,都是相互给包扎一下。有药也是不知道咋用。
刘猛叹口气,说:可咱县大队没有女兵呀。她一个女孩子到咱县大队,怕是不方便吧。
有俺呢,俺会照顾她。李彪急得拍起了胸脯。
最后,还是曹书记拍了板:那就让她入伍,做咱们县大队的卫生员。然后又开玩笑地说:以后老刘你再发烧,我可就不怕了。
就这样,胡小月成了县大队第一位女战士,后来又相继招了两个女兵,县大队的卫生队也就正式成立了。
白冬菊直到入伍,才发现李彪和胡小月的关系有些说不清。她经常看到李彪的目光停留在胡小月的身上,而他一看见胡小月,似乎像换了一个人,目光温存,一脸地笑意。在县大队行军的时候,李彪还替胡小月背枪,甚至就连肩上的药箱也被他抢过去,背在身上。
李彪的负担就显得很重,走起路来有些吃力。白冬菊看不过去了,追上李彪,把他身上属于胡小月的东西往下抢,李彪就说:俺能行,不用你管。
白冬菊理直气壮地说:这些东西本来就是俺卫生队的,和你们锄奸队没有关系。你给俺把力气留着,等到锄奸的时候用。
白冬菊不由分说地背起了胡小月的背包或药箱。
李彪不好多说什么,只意味深长地望一眼胡小月,大步流行地去追赶队伍了。
白冬菊望着一身轻松的李彪,心里忽悠一下,似乎也轻松了起来。
李彪替胡小月背这扛那的,胡小月本身也并不情愿,但在李彪的一再坚持下,也就由着他了。此时,这些东西又到了白冬菊的身上。李彪一走,胡小月就把那些东西要了回来,白冬菊趁势说了一句:小月,以后拿不动东西,告诉俺一声,俺替你背。李彪是男人,男人是要干大事的。
胡小月自然明白她话里的意思,便冷着脸道:自己管好自己吧,俺的事用不着你替。
走在胡小月身后的白冬菊,白了面前的胡小月一眼,想说什么,又没有说出来,脸却憋得通红。
其实,胡小月并没有得罪她,如果不是李彪的存在,她说不定还会和胡小月成为最好的朋友。可她现在就是看不惯李彪对胡小月那个样子。
不论行军还是打仗,县大队卫生队的四个女兵一直都在一起,李彪出来进去地来看胡小月,都在她白冬菊的眼里装着呢。只要李彪一出现在胡小月面前,她就阴阳怪气地说:李队长,又来看妹妹了?你那个奸,啥时候去锄啊?
李彪一副全然不懂的样子,大度地冲她挥挥手说:锄奸的事是机密,去了也不会告诉你。
胡小月正在洗衣服,泼水端水的很是吃力,李彪就拿起扁担和水桶去挑水。
他一走,白冬菊就跟了出来。
李彪回过头说:俺去挑水,你跟着干什么?
白冬菊赖皮赖脸地凑过去:李队长,锄奸的事,咱们再商量商量。
见她旧话重提,李彪立刻变得无精打采起来:这事不是跟你说过了吗,你去找大队长吧。他同意你来锄奸队,俺就收你。
白冬菊没滋没味地跟在李彪身后,突然压低声音说:李彪,你是不是以为俺让林振海那个了?
李彪听了,突然回过头,怔怔地望着白冬菊。
白冬菊一脸急切地说:俺和林振海真的没啥。俺在山上那一夜一直在窝棚里坐着,他在外面跪着。第二天一早,他就送俺下山了。
半晌,李彪终于说:你的话俺信,俺比你更了解林振海。
说完,头也不回去向井台走去。
白冬菊紧跟两步,追上去:既然你知道俺是清白的,为啥还对俺不冷不热的?
李彪立住脚,认真地看了她一眼,不明就理地说:没有啊。咱们都是同志,关系都是一样的。
两个人说着就到了井台边。
李彪打水,她帮着提上来。
白冬菊仍絮叨着:不一样。你对俺和胡小月就不一样。
李彪忙说:你她是不一样。
白冬菊就白了一张脸:咋不一样了?俺还不如她?
李彪挑起担子,头也不抬地说:俺说不一样就不一样。
白冬菊气哼哼地跟在后面。她真的不明白,自己有哪一点不如胡小月。
从那以后,白冬菊暗自发誓,一定要处处超过胡小月,把李彪的热情给抢过来。
机会终于来了。
一天夜里,县大队突然得到哨兵的报告,鬼子和保安团的人兵分两路,正向县大队这里包抄过来。
住在城里据点的鬼子,早就把县大队当成了眼中钉,一日不消灭县大队,就是一日不得安宁。对于敌人的这种偷袭,县大队隔三岔五的就会遇到,他们早已把鬼子的偷袭当成了家常便饭,你来,我躲;等你撤了,我再回来。
县大队在得到消息后,很快就集合了队伍。
趁暗夜,撤出村子,像山里奔去。
这一次,敌人似乎也学精了,摸进村的两支队伍只是佯攻,把县大队赶出村子,然后尾随着县大队,又追将出来。
此时的敌人又设了第二个包围圈,他们知道县大队一出村,就会往山里去,便把队伍设在进山的沟口处。
县大队狂奔了半个时辰,敌人尽管也在后面追,但县大队并没有把身后的敌人放在眼里,凭以往的经验,只要进了山,敌人就不敢再追了。敌人在山里吃过县大队的亏,知道县大队一进了山,就没自己什么戏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