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辽东局势复迷离-《超级汉朝》


    第(3/3)页

    李发不得已,只好率护卫来到东部都尉,命国中军马驻扎境上为之保护。

    李发来到东部都尉,见纵横,纵横以言责道:“为何不安分守己,派遣刺客,前来幽州行刺?且李秀乃君之兄也,今以避位在他国,为何还要如此相逼?岂以为大汉兵马皆屯垦,便不能征战了吗?”

    李发只好认错赔罪,道:“行刺之事,非吾之意愿,乃手下之人背吾行事,吾事后得知,十分震怒,现在已经主谋之人正法问罪。正欲要向太师解释此事,太师就来召唤敝人了。”

    纵横道:”吾奉汉朝之命,镇守幽州,保辽东安宁,谁敢作乱,吾麾下十万精兵,已经数年未曾用了。”于是指东部都尉关下军马,对李发道:“王师威武,大汉不可犯,君不知否?”

    李发便俯身在地道:“敝人自知汉朝威武,高句丽安敢生不轨之心?”

    纵横便拿出朝廷诏书,宣读:令高句丽国主李发与东瀛扶桑国断绝往来,汉朝将派专人前往监督。若不从命,诏令太师兼领幽州刺史王腾便可发王师征讨!

    李发听罢,不禁惊出一身冷汗,又见纵横身边,数员猛将侍立,对自己虎视眈眈,关下汉军,刀枪林立,以为汉军将擒拿自己,不禁只觉脊背阵阵发凉,便伏地奏道:“大汉天威,敝人安敢不从之?敝国与东瀛扶桑国,只是商贸往来,并无谋反叛乱之事。敝人自回国之后,便关闭海禁,禁止往来。还请大汉遣使前往观之!”

    纵横便收了诏令,对李发道:“君且放心,吾今日只传达汉朝诏令于君,并不会为难于君。君今既然领受大汉诏命,便可回国,关闭海禁,休得迟误。”

    李发唯唯而已,领命告别而去。纵横于是令幽州刺史部有司官员,前往高句丽国监督海禁之事。令护卫将军令狐申率兵千余,护送前往。自己仍然驻留东部都尉,以待回报。

    李发虽然领命,但内心却是不服,今日又被汉军震慑,心中十分愤怒,回到国内,欲要反悔食言,然终究还是畏惧汉军与纵横威名,不敢在此时发难。只好遵照汉朝之令,在汉使的监督之下,下令国中各处海上关口,皆关闭,令国中东瀛人五日内离境,商贸也断绝。

    汉使驻留高句丽十日

    ,见高句丽奉令,于是便警告李发道:“今既然奉令,便当遵守,如若汉军走后,又出尔反尔,后果自负。”李发口称不敢。汉使遂回报纵横,纵横即从东部都尉撤回蓟城,令各处军马,仍驻守各地紧要关口。

    李发虽然心中十分气愤,然不得不忍下这口气,自此便更加敌视汉朝。于是又暗中招收智谋之士相助。

    时有辽东玄菟郡术士修鱼隐,通汉典,曾周游华夏,拜陇西阴阳家车离子为师,习得阴阳谶纬之术,其人工心计,又多智谋,见阴阳家公孙范、归海卫、车离子等人都以阴阳谶纬预言之术博取功名富贵,心甚嫉妒羡慕,也欲要进身取富贵,于是便周游华夏,以阴阳之术游说各州刺史州牧。

    但华汉已经定天下,各州州牧刺史皆奉汉朝法令,并不再用术士,修鱼子时运不济,首先为凉州刺史颜芝所驱逐,此后又被益州刺史向宗拒绝,再南下交州,欲要游说交州刺史赵安国,时逢赵安国病卒,继任交州刺史楚月不喜术士之言,亦驱逐之。豫州牧车靖闻修鱼隐虚妄之辞,认为其妖言惑众,欲要擒拿交付朝廷,修鱼子竟然预先预测得知,于是连夜逃跑,在中原、山东皆不能立足,便奔回玄菟老家,盘缠用尽,穷困潦倒,衣食不继,狼狈不堪。

    未几,又见东夷诸国可以游说,于是便在东夷诸国中活动,今番闻知高句丽国主李秀招罗智谋之士,于是前往高句丽,以言辞游说李发,所言正中李发心中之意,李发甚喜,于是便将其收归麾下,赏赐金银马车,赐给府第,修鱼子这才脱离穷困潦倒,出行有车,饮食皆粱肉,得意洋洋。

    时辽东形势,扑朔迷离,修鱼子窥得其中奥秘,便趁此为高句丽国主设谋献策,又要祸乱辽东。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