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领英见闻人策又发动第二次进攻,遂将十余辆武侯战车排成阵势,又将军中百余张诸葛连弩布于大营之前,尽出军中箭矢,令万余弓弩手放箭拒敌,务必再守大营一个时辰。 燕军第二轮进攻更加猛烈,燕军已经抵达大营之前,卢飞遂提枪跃马,带领数千军冲出大营迎战,闻人策传命大军围之,欲要全歼卢飞所部。领英见之,遂命万余军冲出大营,相救卢飞。 两军正在混战之间,闻人策忽然闻报,说东边汉军数万人即将杀至。闻人策便下令收军,且休要再攻击潜龙大营,退回新安拒守。 燕军方撤兵回至新安,武兼文已经率二万军杀至,遂驻兵城下。闻人策见之,对众将道:“贼军援军已经至,今唯有死战,挫其锋锐,我军方有生路也。”遂令袁布、方虎、崔英率三万军出战独孤虎,自领中军以拒领英。 袁布率军冲下新安,径直来冲击武兼文军阵,武兼文所部甚精,全然不惧,袁布欺负武兼文年老,便前来战之,武兼文舞动大铁戟,只三合,便杀败袁布,袁布胆战心惊,拔马而逃。武兼文领二万军,力战燕军三万人不退。 忽然东面又一彪军到,正是独孤虎所部,杀入燕军阵中,燕军遂之而溃,袁布惊惧,连忙领军撤回新安,武兼文、独孤虎率军追击,大败燕军,被新安城上弓箭射回,于是便列阵围住新安。 领英见闻人策引军退回,已经知道东面汉军已到,遂整军守住大营,又令卢飞率军将新安周边路口要隘占据。传令全军,准备进围新安,全歼闻人策所部燕军。 武兼文、独孤虎两军四万人,尚不足攻下新安,领英遂传命文雄,可领军共来围新安,文雄领命,遂与封传车弃掉燕军俘虏,率函谷关兵马三万余人,前来助阵新安。 文雄军至新安,汉中王麾下三名大将统军七八万人,齐聚城下,西面又有潜龙五万余军,燕军激战一番,未能攻克领英大营,士气以泄。今见汉军十余万人围住新安,俱都震怖。 领英见此,遂以箭书入城,劝闻人策投降,即可保全三军将士性命。燕军素闻汉军优待降军,见此皆军心涣散,斗志全无。唯有崔英、方虎等将,要誓死相战。 闻人策在新安城内虽然还有六七万军,然多半无斗志,被十余万汉军东西夹攻,粮道已经断绝,洛阳城燕军亦迟迟不来。闻人策心下焦急,寻思公孙霸尚在上党与王腾相战,难以相救。而洛阳救兵不至者,为朝中党争,归海卫虽然负责洛阳军务,然难与皇甫照、汪谦势力抗衡,见汉军势大,恐难以 救援,将要放其新安驻军。 闻人策正彷徨无计,领英又遣人送来劝降书信,略曰:将军天下奇才,而今见迫,非将军之才不足,乃天道所至,伪燕当灭,汉室当兴也。将军如能率众归诚,则两军十数万将士将免于血战,汉中王将以上将军之位相待将军。将军效力伪燕,奈何伪燕朝中并不见信于将军,何必做无谓困兽之斗呢?昔日韩信归汉,遂成就不世之功,将军不闻知乎?今两军十数万将士性命,皆在于将军所决。吾闻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凡为将者,必在全军为上,不在多有杀伤,还望将军三思。徐图谨拜。 闻人策读领英书信,叹道:“知我者潜龙也。”乃对使者谢道:“请回复潜龙,吾必然不辜负其意。”崔英、方虎皆道:“贼首潜龙乃大都督对头,是我大燕不共戴天之仇敌。都督何以如此礼待?” 闻人策道:“于国家大事,吾与潜龙当是势不两立,必欲互相除之而后快。于私下而言,潜龙是吾知音,亦可称为挚友也。只恨燕汉争衡,不得已而领军相战于沙场。”言罢又叹息数番。 诸将皆来奏道:“贼军围城甚急,我军粮道已断,军无斗志。大都督当以严法治军,不然,军皆不听号令矣。” 闻人策道:“我军现已经军心动摇,军心动摇之军,不可用也。今若以严法治之,恐士卒哗变,反受其害。” 崔英、方虎等将皆伏地泣道:“今日之势,危如累卵,我军当必败。然末将等宁可战死沙场,也不愿苟且偷生也。请大都督下令,容末将带领敢战之军,与贼军再一决雌雄!” 闻人策苦笑道:“此非良策。如今大燕大势已去,不能相敌汉中伪王。吾军失却救援,士卒无战心,已经陷入绝境。数日之后,吾军将粮草不继,必定不战自乱。既然如此,不如早做打算。吾欲全将士性命,令你等可向潜龙投降也。” 方虎、崔英伏地叩首道:“末将宁战死,也不降贼!” 燕军已经军心动摇,群起纷纷,欲要接受潜龙招降,今闻知方虎、崔英欲要死战,于是不等闻人策命令,万余燕军士卒皆哗变,冲开西城门,杀方虎麾下阻挡军官,奔出城来,向领英投降。 方虎、崔英二人闻知,急忙提本部兵前往阻止,杀数十人,遂激起城内燕军群起愤慨,法演带万余人哗变,开南城门而出,向领英投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