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领英道:“章武不必武断结论,且听云峰再详细述之。” 赵山道:“正是因为汉水不能泛溢,此计才可行之。如汉水泛溢,燕军必然会有所防备,此计便不能行之。” 领英拍手道:“吾以为云峰乃高士,必有良策。不然不会提出此水淹之策。请云峰详细言之。” 赵山道:“今冬日久旱,汉水甚浅。然进入大寒以来,连降大雪,今岁又比往年甚寒,必然还有大雪数场。汉水枯干,燕军并不在意会溢出。军师可趁此之际,令荆州水师前往汉水上游以及汉水等各处支流,筑堰坝拦截蓄水。以山所料,待寒冬去后,来年春暖之际,汉水上游过高山积雪必然迅速融化,汉水将涨。军师可令水军于此时决开汉书北岸堤防数段,令水师将樊城、襄阳等江面投以土石堵塞之。待涨水甚大之时,再令各处围堰,一齐决口,如此,水大至,必能漫过北岸堤防,涌入燕军营中。此水虽然难比当年亭侯用兵水势,然也必然淹没燕军大营,足以使其十万大军不战自乱。军师再令荆州军马,趁势渡江击之,则燕军可破,公孙霸必然败也。” 领英听罢赞道:“赵云峰素以性情沉稳著称,今既然设定此谋,必然有所把握也。云峰沉稳老练,虑事周全,计谋深远,此乃吾所不及也。” 又对章武等诸将道:“使用水淹燕军之计,吾亦非不曾考虑。只是今日形势不比亭侯用兵之时,故未能采用水攻。今云峰此谋,超出吾多矣,且考虑周全,可以行之。” 领英遂与赵山详细商议,定下水攻燕军计划。领英掐算时日,今已经大寒之时,待一月之后,隆冬时节将结束。只待正月底二月初之时,严寒退去,春暖 将至,数日间上游高山冰雪融化,便能使汉水上涨。又加上各处围堰口所储蓄之水,一齐决口,涌入樊城、襄阳处,又遇到江中堵赛,便可回流,漫过北岸决口堤坝,灌入燕军营中。 于是领英命将军王章,率领军士运石土等物,皆堆积在樊城江畔,只待到时填塞江底之用。命麾下水师统领王节,限定其在一月之内,将汉水上游等各处支流河口,趁冬日水浅,筑围堰蓄水。王节便领数千水军,乘船从汉水溯流而上,到达上庸境内,西城将军卢云、上庸将军叶巡也奉潜龙军师命令前来相助,在水流缓慢处修筑数处围堰。 燕军扎营北岸,与荆州军相持。归海卫见燕军营帐,皆位在江边高堤之下,忧虑此事,便对公孙霸道:“昔日魏将于禁,率众扎营襄樊低处,遂遭水淹。今我军也如此扎营,陛下不得不妨之。” 公孙霸大笑道:“军师多虑耳。于禁不谙荆襄天文地理,在秋雨时节扎营低处,必然难逃水淹之祸。朕虽起自北方,然颇明天文地理。荆襄之地,汉水多在夏秋时节才可暴涨,冬春之时,少雨多旱,水位大降,难以形成泛滥之势。所以朕无忧也。今大军十万人,若要移营,甚为不便。此处为扎营要冲,若移往别处,失地利也。军师勿要为此多虑,待来年夏秋时节来临之时,朕便令大军欲做准备,再移营高处不迟。” 归海卫闻知公孙霸如此之言,见此时江中水枯,水位离堤坝甚远,遂也便不再为此忧虑。 却说公孙霸让国师马翁回到洛阳养病,马翁回到国师府中,太子公孙贵差宫中太医为其看治。太医往视,见其形销骨立,精神萎靡,水米难进,又查不出病因,以为中邪所致。马翁谢公孙贵道:“臣之病,乃为驱遣鬼神,得罪上天,非人间医者所能治也,容臣自行治疗。” 皇甫照闻马翁病危,也前来探视,见马翁披头散发躺于卧榻之上,犹如病入膏肓之状。皇甫照惊讶,心中忽然又生悲伤之感。上前握住马翁手道:“国师本可修仙了道,只因吾相荐之故,以至国师濒于重病,若因此而殁,吾心岂能自安?” 言罢,潸然泪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