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朱高煦一边看资料,一边会看看房间里的暖气管道,有点不明白高煦脑袋怎么长的,这都能想出来。 从资料上看,这次明军动员了三百多艘大型海船,全部是最近五年内打造的新船,渡海能力极强,而且大明前几年已经组织过数次横渡太平洋,除了一次失利外,其余都成功了,积累了经验。 三百多艘大船满载能力为两万吨,实际载了一万两千吨。 另有两万五千人。 其中明军加水手是五千,一万汉人,一万各族番夷人。 这些番夷人,绝大部份是蒙古和西北方向被大明征报后掠夺过来的人。 一万汉人中,还有一半是各地轻型犯人。 所以此次两万多人成分复杂,也是远超当年的大澳第一批人。 随行明军更是精挑细选,首先挑选明军中的孤儿。 其次挑选,愿意离乡背井常年在外的。 大明其他地方已经实征兵和退役制,但北美南美距离太远,可能无法做到一年一退,朱高煦要的要求是在当地满五年以上,才能申请退役回家。 所以选兵也是选了很久才确定。 朱高煦也是下了相当大的功夫和精力。 随军主将为指挥使薛成,薛成父亲是薛勋,当年薛六的同村,后来投靠的朱高煦。 薛成才二十六岁,原本只是江南某卫的千户。 此时全军选择来北美的,愿意来的可以连升三级,成为指挥使。 明军中居然有三十多名千户级报名。 经过考核之后,最终选择了薛成。 而薛成以下,所有指挥同知也好,指挥佥事也好,千户也好,都是以前的明将官升三级而来。 其他明军每人俸禄翻倍,另干满五年,可以申请回大明。 回大明时,要么继续当兵,全部官升两级。 要么回老家,当地方官吏。 也就是说,第一波明军五千多人,在五年后回到大明,全部都会是军官或地方官吏。 这是朱高煦对开荒者的优待,五年后第二波明军就没有这样的优待了。 而且五年后,是一年退换一千,这样逐步轮换,再用五年,把原来的五年老兵全部换掉。 当然,五年后,很多人可能也不会回来,选择到南美或其他地方去。 反正就是这第一批五千多人肯定是得到朝廷重要照顾,有家人的,家里都可以享受免税待遇。 当时主要在全国西北方向征招时,报名人数超过十万。 这些人从四面八方被征招,在奴儿干集合训练了三个月,便横渡太平洋。 他们因为大部份都是西北方向征招,很多人都没坐过船,渡过海。 所以这时朱高炽目前最担心的问题,一定要保证人员的完整性。 好在经过大明前几次的试航,从靠近阿拉斯加州的海域前行,虽然天气比较冷,但顺风时间比较长,而且一路上到处都是岛屿,随时可以靠岸。 只要保暖做好,相对比较安全。 最重要的是避掉极寒天气,防止撞上冰层。 他们在两月从库岛出发,接近阿拉斯加州已经快三四月,天气暖和了很多,有效的避开冰层最多的季节。 这些都是以前明军用血和泪总结的教训。 过了阿拉斯加就接近加拉大地盘,明军暂时不占据这边,继续往南。 这会可以沿着西海岸走,也安全很多,一路能找到后世的旧精山。 朱高炽运气不错,再加有前面的经验,整个船队没有超过十五天一直在海上的,陆续沿着岸边或岛边,有效保证了船队存活率。 最后来到旧精山时,只损失了三艘船,且大部份船上的人都被救了回来,损失了一些物资。 洪熙十八年(1424年)五月,大明庞大的船边来到后世的旧精山港。 前几年明军陆续来过这里,还帮着修建了一个小型的港口。 大明的影响力,正式来到北美洲。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