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第二天一中午,宫中来了马车,两父子整理了衣冠,上了马车,跟着来到皇城。 朱高炽也快二十年没看到皇城,同样感觉和以前不一样。 城门一样被扩大,马车可以直接进去。 进去后等了一会,宦官亦失哈过来,把他们父子带到乾清宫。 乾清宫里好多人,中间新放了一个大圆桌,上面正摆放各种美食。 朱高煦一身常服,精神抖擞坐在御案边,身边有三个孩子,都是他的子女,但普遍都在十岁以下。 “臣朱高炽(朱瞻基),叩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两父子进去就跪。 朱高煦赶紧起身,快步走了过来。 好多久不见,双方再次看到,居然都隐隐有些泪目。 “大哥快起来。”朱高煦长叹,上前扶起朱高炽。 他从来只恨朱棣,没有恨过朱高炽。 一切都是朱棣的锅。 “瞻基也这么大啦?” “二叔。”朱瞻基乖巧的道。 朱高煦不由脑子里闪过很多年前的一幕,还刚会走路的朱瞻基奶声奶气的问他:“二叔也想当太子吗?” 当时真想一脚踢死他。 “好好。”朱高煦笑笑,伸手招呼身后的孩子们:“来来,都来看看大伯和堂哥们,别以后走在街上,遇到都不认识。” 他招呼了几个孩子过来,孩子们都很有礼貌,纷纷拜见大伯,堂兄。 朱高炽看他们乖巧的模样,就感觉朱高煦教育孩子也做的不错。 两人进来没多久,朱高煦的妃子们也都来了。 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午饭。 朱高炽坐在朱高煦左边。 朱高炽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他们刚刚进来时,宫中都没有卫士搜他们身,不怕他们暗算朱高煦吗? 不由暗暗佩服朱高煦,反正换个位置,他肯定要防着朱高煦。 两兄弟多年不见,还是有很多话要说,但基本是朱高煦在问,问他一些大澳的情况。 大澳在大明统治也已经快二十年,经过朱高煦不停的移民支持,当地人口已经突破了五十万,这可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当然,最大的原因是朱高煦宣传的好。 原时空中,大伙知道大澳有金矿,四周八方的人,包括欧洲都有人去淘金,短短十年,人口就从四十万突破到一百一十万,增加了七十万。 现在全世界刚刚摸到大航海的边,受限于远海能力,所以人口增长还没这么快。 但伴随着大明的崛起,远海能力的增加,朱高煦估计,再过十年后,大澳人口能破百万。 现在大澳被发现了好多金矿,非常吸引淘金者。 大明在当地采用收税模式,谁发现的金矿,交四成税给大明,允许他们自己开采,使用期限为五十年。 除了金矿,其他矿产都归大明所有,谁发现的,可以得到重量的奖励,有同样五十年的一成矿产奖励。 朱高煦没有全部收为大明国有,就是鼓励世界各地往大澳移民,增加当地人口。 人口就是生产力,就是发展动力啊。 朱高炽也提到这些问题,就是说随着大明的移民,和外国人的增多,当地矛盾还是不少。 外国人和明人经常起冲突,明人看不起外国人,外国人又想证明自己比明人强。 朱高炽在说的时候,朱瞻基一副欲言又止的表情。 朱高煦心想,现在的朱瞻基肯定对玩蟋蟀已经没有兴趣,但在大澳朱高炽身边长大,估计学的还是儒家经典比较多。 “瞻基好像有什么想法,你说说看呢。”他便道。 朱瞻基大喜,马上道:“依瞻基来看。” “可以将大澳划成分区,有的区域,只能我们汉人进入,有的区域,只能让番人进入。” “这样就可以极大的降低矛盾,双方得益。” “同时在番人中收取重税,可以用来发展大澳。” 朱瞻基估计想了很久,早准备着向皇帝表现一下。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