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西征?-《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第(2/3)页

    第二批人和马和第一批相似,但不带炮,不带车,五万步骑,每人双马。

    盛庸在西征时间一年后,无论打到哪,都暂时就地休整,等待瞿能。

    皇帝目标很明确,也有详细的计划,并且相当稳妥,没有像历史上任何皇帝那么突进冒失。

    前两年无论打到哪,就地驻守,将征服所在地方的所有人集中起来筑城,修路,建堡。

    第三年盛庸回军,朝廷另派第三波五万人出发,第三波也是如此,不带炮,不带车,每人双骑。

    前二年就是巩固第一年占领区。

    第三年开拓新地盘,第三年到第八年,用五年时间巩固第二个占领区。

    历史上蒙古人曾经也占领过这些地方,但最后都没有守住。

    大明方略当然不一样,占领之后,立刻摧毁当地文字,语言,强令学习汉语,同时来回移民,新建城堡,每两百到五百里,建新城,集中方圆数百里所有的百姓一起生活。

    简单来说,让所有人离开家乡,重建新城,统一生活,特别前期会遇到很多草牧民族部落,散布各地,很难管理,所以要集中起来,便于管理。

    重要的路口,水源地,建新城,筑新堡,以为防守。

    第二个五年,再开始第三次西征。

    朱高煦算过时间,后面每五年一次西征,连续的给西侧压力,不给他们发展和休养生息的机会,他现在三十五岁,就算干到七十岁,还有三十五年,至少可以来七次,万一能活到八十岁,还能多干两次。

    他的儿子,孙子们,将来会继承他的遗志,不停的西征,夺取中亚,西亚,甚至打进欧洲,掠夺他们的地盘,扩大大明国土。

    历史上无论是谁的征伐,通常成功之后,也很难守住,时间也不会如此连续和密集。

    朱高煦采用逐步蚕食,步步推进,五年一次西征,慢慢巩固占领国土的方略,将为大明,留下巨大的国土面积。

    当然,他不像蒙古人没有准确目标,看谁不爽就打,朱高煦优先要夺取后世石油较多的地方,先占下来再说,没有石油的地方,不在他考虑范围,除非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朱高煦西征策略定下,朝廷内外其实也有不少反应的声音,但更多的是支持声音。

    大明这几年休养生息,百姓安逸,经济高速发展,洪熙八年全国财政收入已经破两亿(包括粮食),相当于巅峰期两宋的一倍。

    但朱高煦还是不满足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