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苏州卫的精锐到后,接着找出县衙底册,查验粮田归属和面积。 没几天,胡卫文他们查出史腾云把很多史家和昆山县官田还有部分读书人的田都剔除掉纳税面积里,难怪只算到四万多石。 接着又上街查实了史家的商铺,发现史家很多商铺都是卖贵重的丝绸,大绒,甚至还经营现在最火的白糖。 这些都是高税收商铺,但史腾云之前联合苏州当地锦衣卫做假,几十个商铺加起来上报税钱五两一个月。 而红楼的拍卖可是触目惊心,他们不允许外地商人进来拍卖,拍卖当天临明决定,匆匆赶到现场的商人,全是史家,和当地几个士绅家族,最后用极小的价格拍下红楼经营权。 明明准备了二十亩地和几百个姑娘,却上报十亩田一百个姑娘,降低税费。 种种瞒天过海,全部被胡卫文他们查了个水落石出。 但这还没有完,几天后,从京师又来一波锦衣卫和御史,同样和胡卫文他们都不认识。 他们再来复核,并沿街到每个店铺抽查。 五月底,京师传来旨意。 当地史氏,李氏等几个联合搞假的富绅、官员统统查抄,男的斩首,女的发配海外,家产田地全部没收。 其中商铺和房产田产,直接在昆山县拍卖,一天之内就卖完了。 这件做假案,是洪熙朝第一批出现的江南大案,牵引很多人,包括苏州锦衣卫也配合昆山县令前期造假,全部处斩抄家。 朱高煦进京以来,一直以温和的处理方式展现给世人,这也让下面的人胆大包天,敢串通起来造假。 于是朱高煦立马用鲜血和屠刀警告了他们。 朕杀起人来,不比明纣王差。 这样的造假案,当然不只一处,但朱高煦派人复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复查的人可以收礼,收到之后,朝廷拿一半,你本人拿一半。 这叫奉旨收受贿赂,大伙相当高兴。 但好处你拿了,事情也要好好办,办的不好,是满门抄家,办的好可以升官发财,你说他们会怎么办? 关键这下去的人,都是临时从各地征召,互不相识,谁也不放心谁。 伱敢帮忙串通,就不怕别人举报? 谁知道里面有没有皇帝的眼线。 朱高煦的这套做法,将来也将成为大明帝国的标准复查办法。 这和后世考试差不多,面试老师从各地方抽调,互不相识。 但通常那还是同一个省或同一个地级市。 朱高煦更狠,抽调不同省的人,相对来说,更加的放心。 而且后世交通通信发达,同一个省的有时也能牵线搭桥相互认识。 这会隔个一个县能相识的就不多,更别说来自各省了。 整个洪熙二年,朱高煦主要的精力其实就在核税收税这两件事上。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