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四周众商人也纷纷点头,感觉这样按人口计不错。 马上又有人提问:“京师以外的执照,何时拍卖?起价几何?” 现场商人有全国各地来的,果然大伙又再次关注起来。 此时京师人口是全国最多,巅峰期接近七十万,不过朱高煦把大量军户和卫军调离,所以减少了很多。 大伙先到京师来,无疑是想吃这块最大的蛋糕,现在大蛋糕吃不上,还可以吃小蛋糕。 “我正要说呢。”徐景昌大声道:“大伙不要只看着京师,京师以外,全国各地,都有执照,具体何时拍卖,起价几何,大伙可以去各省打听,都会有公告通传天下。” “这门生意不看门市,掌柜们到哪都能发财。” 哈哈哈,四周一片笑声,都觉的有理。 笑声刚停,众商人还在议论,又有人大声道:“听说朝廷还要征税,这税为几何?如何定价?” “按面积大小,和姑娘人数来定。”徐景昌道:“假设你占地十亩,有两百个姑娘。” “每亩月收税一千两,一个姑娘月收税十两,总计月税三千两。” 地方面积和姑娘人数,通常代表着奢华程度和规模。 这样收税也无可厚非。 有人觉的税高,有人觉的还能接受。 但这会明朝高档的红楼,进去之后,喝个酒吃个饭,开支还是挺大的,平均要支出二三十两。 而一月十两,平均到每天也就三钱,真的不算贵。 “是不是拿到执照,就可以扩建改建?” “每十个人一亩地,一百个人十亩地,不能超出这面积。” “以前那些私小勾栏怎么办?还有人在家里就这么干,价格还低,这不影响咱们吗?” “全部查抄,凡举报者,有重赏。”徐景昌道:“除了官发执照,民间不得再有私立,欢迎大伙举报,一旦查实,有重赏。” 现场很多人都在提问,绝大部份都是朱高煦安排的托,等于把所有事情,后果隐患都解释一遍,让大伙安心。 最后有人问:“朝廷要取消宵禁,这是真的吗?” “陛下和群臣正在商讨此事,如无意外,今年当可决定。”随着徐景昌最后的声音,人群中有人大叫:“陛下圣明,万岁。” “万岁。”现场希希落落的叫了几声,但大伙心情还是很好,都很高兴。 无论是不是干这行的,朝廷如果取消宵禁,对商人们,是最有利的。 五月底的某天,在散朝后,朱高煦召六部尚书、左右都御史,大理寺正卿、锦衣卫指挥使到华盖殿。 几人进去之后,发现皇帝的内阁秘书也都陆续进来了,并且没有和以前一样,进来后就坐下批折奏。 “都坐。”朱高煦挥手,示意众人坐下。 众人也不客气,和新皇帝相处了一年多,也知道皇帝比较随和,各自找了位置坐下。 朱高煦不动声色看着,他在华盖殿放了张巨大的长桌,这些人也泾渭分明,分坐两边。 六部尚书在左,然后是左右都御史,大理寺正卿,而黄淮、胡广、胡俨、金幼孜、杨溥等内阁秘书,自觉的坐在右边,锦衣卫指挥使毛信看了看,坐在黄淮这边最后位置。 等他们坐好后,朱高煦便道:“夏部堂,你先说说这次税改之后,朝廷在京师收税,为几何?” 众人顿时凝神听去。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