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一两二钱。” “葛布呢?” “葛布分级,好的三两一匹,次的一两多。” “大绒呢?” “大绒八十两一匹。” “大绒这么贵?” “大绒比较长,每匹十余丈。” 而且大绒本身就是贵。 “一个月能卖多少?” “卖不了多少啊,利润不高呀。”掌柜叫苦。 “按你的物价和利润,朝廷每月征你二两税银,全年合计二十四两。” “你看看税单,没什么问题,签个压,以后每月月底20号以后,暂由锦衣卫派人来收,实收二两,掌柜派人送往户部承运库,只需送一两九钱,也可以用铜钱按市价支付,你是自己派人送,还是锦衣卫派人来收?” “这么贵呀,一个月二两呀。”掌柜感觉比以前好像贵。 “锦衣卫来收是吧?” “别,草民叫人去送。”掌柜也只能咬牙先答应了再说。 毕竟刚开始交税,商人中都在商量,到时看看情况再说,如果有大量的人不交,大伙就一起不交。 “叭”锦衣卫将他的税单贴在大门里侧:“这是你的交税证明,以后掌柜为朝廷纳税,百官们的俸禄都有掌柜一分力,许掌柜,你以后可以见官不跪,上堂不跪。” “啊。”许掌柜瞪着眼睛,一脸不可思议:“还能见官不跪?上堂不跪?” 其实两宋的时候,百姓就见官不跪,上堂也不用跪,这都是从明朝开始流行跪的,现在百姓听到上堂和见官可以不跪,都十分震惊。 此时锦衣卫指着贴在他门上的税单:“许掌柜为大明做了贡献,陛下说了,可以见官不跪,上堂不跪。” 说罢,扬长而去。 户部两官员,苦笑,将此人要交的税银登记好后,也转身而去。 与此同时,京城到处,各种商铺,茶楼,洒楼都在确税。 交税分两种,一种是锦衣卫上门收,确税多少就收多少。 另一种是自己上交到户部承运库,可以减免辛苦路费,少交一点。 基本上距离承运库比较近的,或不是太远的,都会要求自己送。 只有距离承运库实在太远的,要求锦衣卫上门收。 每个商铺大门后面都会贴上税单,初贴为纸质,后面陆续换为铁皮制,凡贴了税单,证明交了税,可以见官不跪,上堂不跪。 大明商人的腰杠顿时硬了起来,大伙原本对交税很抵触,但是皇帝这么一搞,大伙都乐意交税了,有些不用交税的,现在都抢着交税,怎么了,朝廷看不起我? 三天后,常昆带着另三个人还在街上商铺里干这事,刚走出一个商铺,就被一个老百姓给堵了。 这老百姓身后放着一个扁担,扁担两头是两捆柴。 “几位官爷,草民要交税啊。”老汉拦住常昆他们四个人道。 “。。”四人面面相觑。 常昆嘴角微抽:“特娘的,你凑啥热闹,啥时轮到你交税了?” “老汉在京师卖柴卖了二十年了,只要不下雨,都会来卖,一天最多的时候卖了三担。”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