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是京师的。” “这边大教场这里,朕将来要建军校,所以最少要留五百亩。” “这里,朕将来要建火器局,也需要大片土地。” “这边,朕将来还要建科研局,也需要地方。” “朕尽量,不选用粮田所在,但有时侯为了地利,肯定还会用到部份粮田,所以在要确权之前,先占据。” 夏原吉简单看了下,发现皇帝要在京师新建的各类奇怪的衙门有很多,至少十几个。 当然,皇帝说这是将来或许十年二十年后才会全部完成的事,现在只是占个地方。 “各省布政使司所在,都要留出相应的地方。” “你们户部要在全国新建几十个粮仓,也需要预先留出土地。” 皇帝是考虑到确权的后的土地归属问题,所以要在确权之前,先留一部土地,当然,按皇帝的话说,尽量不要用到粮田。 夏原吉好像想到了什么:“天下的田地都确权了,若干年后,朝廷如果用到百姓的田,百姓不肯卖怎么办?” “标准,朕刚才说了,有标准。” “这就涉及到拆迁的问题。”朱高煦道:“朝廷要出标准。” “用做军事时,征收百姓粮田,是多少钱一亩。” “用做民事时,比如修路,建桥,是多少钱一亩。” “用做房地产时,是多少钱一亩,用做工业时,是多少钱一亩,都要有相应的标准。” “其中军事和民事,是百姓必须要卖的,其他的,百姓可以不卖,如果卖以标准来办,百姓无法加价,朝廷也不会低价,大家一起按律法办事,都没话说。” “陛下,什么是房地产和工业?”夏原吉问。 “额,暂时说了你也不懂,反正将来会有,可先确立标准,以后由后人来改进。” 夏原吉也没再问,只感觉皇帝想法比谁都多。 夏原吉来的时候空着手来的,走的时候还跟着两锦衣卫,帮他抱着好多资料和地图。 朱高煦等他走后,用手捂着额头,感觉这皇帝真不好当,特别是穿越者,看什么都不顺眼,这个想改,哪个也想改,狠不能把大明帝国弄个底朝天。 但他时间和精力有限,必须要从各种想干的事里,找出先后,一步步来。 洪熙元年他没什么大动静,刚刚登基,以稳为主,然后裁了一部份老兵,提升部队战斗力。 今年他的目标很确定,先是确权和税改,要征税,保证帝国收入,有了钱,才有底气办其他的事。 至于教育和科技什么,还得排到后面,等有钱才能办。 “毛信,税收税改的最大阻力就是读书人,你知道怎么做了?”皇帝这时突然道。 毛信立刻道:“回陛下,锦衣卫已经在全国开始了。” 洪熙二年二月,明朝的三年一次会试即将开始。 会试的录取人数在明初没有定额,最少的时候是32人,最多的一次有472人,但在1475年后,基本维持在300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