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朝廷就是要打着为百姓的名义,找借口多收点税赋。” “有了税赋,朕可以运行这个国家皇朝。” “有了税赋,朕可以给你们发足额的俸禄。” “有了税赋,朕可以办自己想办的事。” “这么说吧,只要有钱了,咱们就能坐稳江山,拥有小娘。” “至于商人和读书人反对,没关系,大明亿兆百姓,商人和读书人,还只是占了少数。” —— 朱高煦回宫后,直接去了华盖殿。 华盖殿里的人和两个小宦官在。 今天送到华盖殿的奏本也全部批好,堆放在桌前,等皇帝再指复。 所有被大伙认为最重要的会放在前面,但皇帝通常会随机查看。 当然,朱高煦并不会太懒,有时间的话,尽量全部会看一遍。 “今天最重要的事有什么?”朱高煦随意的问。 黄淮立刻站起来:“回陛下,广西布政使司的奏告,靖江王薨逝-——” 靖江王朱赞仪和历史上一样,今年病逝了。 广西布政使司来奏折,除了向皇帝报告外,还要等皇帝的册封,赏赐,继藩等很多事情。 藩王死了,朝廷要根据藩王后代选继承人,死的要给一部贡品(等于钱财赏赐),新藩王还要有赏赐,支出不少。 但现在在朱高煦手上,这些东西估计全没了,有也不会有多少。 黄淮之后没人再出声,这证明今天没什么重要的军国大事。 朱高煦先拿起关于吏部事谊的一张总结,从第一条看到最后一条,基本没什么大事,主要有一些官员的任命,是吏部汇报上来,请皇帝批示的。 其中大部份都是低级官员,只有一个知府的任命,被放在前面,算是比重要。 “行了,你们留下当值的,可以先回了,朕会慢慢看。”朱高煦初看了眼,挥挥手。 今天当值是黄淮,其他人纷纷离去。 朱高煦刚坐下来,外面钟显进来,向他低头,黄俨求见。 朱高煦想让黄俨进来,但黄淮就在大殿。 想了想后,便起身出去,直接在门口召见黄俨。 黄俨有点意外,赶紧上前,低声道:“启奏陛下,靖江王妃,李氏求见。” “。。”朱高煦先是愣了下,接着脑海里闪过当初在靖江王府,李氏弯腰低头时,前襟里特有的风光。 “靖江王府来的还有谁?”朱高煦问。 “两个侧妃都带了小王子过来。” “摆驾。”朱高煦原地犹豫了下。 他带着钟显离开华盖殿,到了后面的谨身殿。 朱棣迁都后,谨身殿被改为建极殿,到清时,又改为保和殿。 这里是皇帝上朝前,更换朝服的地方,有皇帝的卧室,左右两边各有一个门。 朱高煦进来后,更对钟显道:“从左后门进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