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夏原吉现在是明白了,这次回来了这么多船,除了把赚到的铜钱,银子,宝钞全都拉回来了,还拉回来大量的粮食。 “黄大人,商业收入是指什么?”夏原吉赶紧问。 黄福见皇帝不说话,也没在意,便道:“福建和交趾等地都在卖白糖,还有铁锅,铁器,旧港那边还有香料,海外蛮人很喜欢我大明的铁器。” 顿了顿又道:“以前咱们交趾是白糖主产地,陛下入京师后,打算往大员和两广迁移,现在今天走了很多人,产量降低了。” “等明后年,相关收入,应该更高。” 今年朱高煦进京,大量人员调动,所以产量也下降了,等将来各基地稳定后,肯定要暴增。 夏原吉这时看看皇帝,皇帝还没有说话,他还怕皇帝要把有些银子拉进内承运宫,便马上道:“运过来的银粮,都要进户部仓库,稍侯我让左侍郎与你联系交接之事。” 黄福愣了下,皇帝不管吗?他抬头看看皇帝,朱高煦正看在地面,若有所思,黄福便道:“有劳夏部堂。” 黄福又道启奏陛下,交趾的余粮怎么办? 因为他这次只运了部分过来,交趾那边,还储存了两千万石以上。 这是涉及到两千石的大数据,夏原吉便看向皇帝。 皇帝却也正看向他:“夏部堂有何意见?” 夏原吉道:“留部分当地驻军和官员用粮,其余的就地储存,不用再运来。” “每年用新粮轮换旧粮,优先用旧粮。” 接着他又道:“请问陛下,交趾、西贡承宣布政使的粮仓,现在归户部管吗?” 这些粮仓都是朱高煦占据交趾造反时建立的,所以夏原吉问,现在归户部管吗? 朱高煦便道,从现在开始,归户部管了。 夏原吉又是大喜,感觉皇帝真是好说话。 此时已经接近洪熙元年年末,朱高煦执政第一年的表面数据还不错。 全年粮食加上海外两个布政使接近八千多万石,各种税银加商业收入约一千万。 相比永乐全年五千多万石的税赋,朱高煦执政第一年,数据是朱棣的一倍。 这还是新税法没有全面推行的情况下。 所有人都知道,这是朱高煦海外掠夺带来的好处。 如果去年起兵北伐,不但要消耗大量的粮草军费,税赋不会增加一点。 下意识里,百官们都有点支持皇帝优先海外的模式。 但相比全国官员和军士的高工资,这些钱显然还不够,毕竟偌大的朝廷还要运转,很多地方都要用钱。 比如朱高煦下一步的重点水利建设和疏通运河。 所以下面,就是统计整合全国粮田和商业,进入全面征税环节,推行新税法。 洪熙元年还有一半大明国土是按原来永乐时征的税,朱高煦都要改正过来。 当天议事时还发生好几件有趣的事。 先是大理寺卿汤宗上奏明年的大理寺自支用银,一万两。 这个汤宗以前做过北平按察佥事,在北平时,朱高煦就认识他,但和他不熟。 靖难前,汤宗弹劾当时的北平按察使陈瑛和北平右布政使曹昱、副使张琏等人接受燕王府贿金。 不料朱棣靖难成功后,陈瑛受到重用,反过来弹劾他。 但朱棣以“帝王唯才是用,何必论旧嫌”为由,让汤宗躲过一劫。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