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朱棣对陈旭有很大的期待。 自从朝廷在各省连续大败,交趾那边现在成为朱棣心中最有希望翻盘的地方。 而且他自认为自己对陈旭有情有义,陈旭是不应该这么对他的。 陈旭父亲陈彬当年就与朱棣交好,常年在北方驻守。 靖难时,陈旭第一时间投降,之后跟着朱棣南征北战。 朱棣对他非常信任,靖难中曾派他驻守德州,结果盛庸带兵过来时,陈旭直接弃城就跑。 当时军中有几个大将很不满,都想朱棣治他的罪,将他砍头。 但朱棣看在其已故父亲陈彬的面子上,没有追究,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 现在想想,陈旭看到盛庸来了就跑,连德州都不敢守,他在交趾,恐怕胆子更小? 陈旭太让俺失望了,朱棣心中恨恨的想着。 纪纲跪伏在地上,见朱棣好久不出声,微微抬头,发现朱棣神色变来变去的想着心事。 他眼珠转了几下,小心翼翼的道:“张海山去见陈旭未归,陛下,要不要将陈旭的家人?” 将他全家尽诛之,朱棣很想如此暴喝。 可现在没有真凭实据,仅凭商人一面之词,肯定不能这么干。 万一陈旭已经被逆子杀了呢?张海山也没见到呢? “再探。”朱棣厉声道:“再往交趾——吴哥派人——锦衣卫一定要继续往那边派人,带上朕的旨意,无论如何,查清楚陈旭是死是活——” “朕不相信,朕不相信,陈旭会背叛朕,会帮那逆子——”朱棣知道陈旭胆小,就算暂时真的没反应,可能是被逆子所迫。 陈旭也正是胆子小,肯定不敢背叛朕。 “臣遵旨。”纪纲伏首道。 这会他心里已经在骂娘,朱棣专门给他难题,又要往万里之外的吴哥派人,还要抓海上走私粮商,每件事都挺难的。 最近锦衣卫折损严重,特别往交趾那边派,简直是找死,只要去了,几乎没有回来过的。 “走私粮商的事怎么样了?”朱棣突然问。 朝廷准备集中力量和叛军在湖广决战,粮食是重中之重,绝不能让江南的粮食,流向叛军。 纪纲硬着头皮道:“回陛下,已经有些眉目,等有真凭实据,立马就会抓人。” “尽快。”朱棣沉声道:“湖广会战之前,朕要杀鸡儆猴,好好敲打下江南的商人。” “这些江南商人,个个品德卑劣,为了赚钱,什么事都敢干,心中毫无朝廷,俺父皇给他们重税就是对的,依朕看,还得加他们的税。” 纪纲听着他一口一个朕,心中慌的一比。 “陛下圣明,臣,一定竭尽全力,不会让陛下失望。” 离开乾清宫后,纪纲也没回家,因为快要上朝了。 他来到午门边上锦衣卫值堂。 明朝的锦衣卫除了要干些抓人审案的事外,还是皇帝的侍卫亲军和仪仗队,朱棣上台后,又从锦衣卫里选出一批体格较强,孔武有力的为殿廷卫士。 平时锦衣卫约有一百人驻守午门,在皇城诸卫里,象征着地位最高,最受看重。 另外在皇帝御门听政时,锦衣卫上官一员侍立在御座西侧,负责传旨(现在基本是纪纲在干这事)。 锦衣卫另有一百二十九人与千户二人、百户四人,分别守护在丹陛、御道、金水桥以及奉天门广场的各个门前。此外还有锦衣卫校尉五百人,排列在午门内外,负责鸣鞭及执掌仪仗。 所以皇城里锦衣卫挺多的,纪纲有时当值,就不回家,晚上住在锦衣卫值堂等侯。 因为皇帝有时突然想到什么事,会让他去办。 如果没事,晚上还会睡在这里。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