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丰城侯李彬原本和武安侯郑亨一起带重兵驻守宣府。 打安南时,朱棣调李彬为副将,当时李彬家人,大都还是在宣府原地。 他有个儿子,也叫李贤,和朱高煦手下蒙古将领李贤名字是一模一样。 盛庸和平安跑了后,朱棣疑心病起,很多晚出京的,像何福的家人都被留下。 而已经出京的李彬,则把他十八岁的儿子李贤招回来,任京营武骧左卫千户。 今年朱高煦突然起兵,安南又没消息传回来,皇帝朱棣立马派锦衣卫开始跟守李彬和张辅、陈旭等人的家属,李彬在宣府的夫人和女儿也被招了回来。 不过他们此时并没有被认为有罪,所以通常只是远远监视和跟踪,不会限制出行。 纪纲来到李彬门附近一家茶楼,茶楼昨天有人想讲武王伐纣,刚开讲没一会,就被锦衣卫抓了,然后发现是茶楼附近百姓,一个识字的书生,考科举都没中,有人出钱让他来讲。 纪纲也没多说,按朱棣的要求,直接砍了,其家人中,男的发配北平,参与兴建北平皇城。(永乐四年,即去年朱棣下诏在北平按南京皇宫蓝本,兴建皇城),女的则送往教坊司。 纪纲刚到楼上,两个青壮男子就围过来。 “指挥使。”两人纷纷小声拜见。 “李彬家最近怎么样?”纪纲问。 “和平时差不多。李贤有当值就去当值,无事会约人喝酒游玩,喜欢到教坊司去。” “李贤没成亲?”纪纲瞪着眼睛,年纪不小了啊。 “好像还没有。” “他都约的什么人?” “徐安。(徐忠儿子,不是徐祥儿子。)丘松、唐荣--”属下报了几个名字。 除了丘福外,其余都不是朱棣心腹。 看来儿子们玩伴也和父亲们差不多。 “还有孙亨。” 孙亨是朱高煦大舅子,孙岩的儿子。 靖难中孙岩父子帮朱棣守通州,稳如老狗。 靖难后,孙岩坐镇京师五军都督府,为左军都督同知。 孙亨为河南都指挥使。 朱高煦起兵后,朱棣立马将孙亨叫回京师,父子俩都在京师,有人质的意思。 但纪纲很奇怪,朱高煦在靖难中的部下福建都指挥使徐安、广东都指挥使李远都跟着反了,当时孙亨怎么一点反应也没有,还老老实实到京师来? 但靖难中这种事也很多,女婿和丈人分属不同阵营也正常。 比如朱棣和徐辉祖,同样是大舅子,就是死对头。 当然,朝廷也不信任徐辉祖,只是不让他拿军权。 所以朱棣也没治罪孙氏父子,只将其招回京师。 “大人,徐安怎么还能出来?”这时有个部下问。 徐忠在湖广降了,儿子徐安还能往外跑?不是应该软禁在家吗? 纪纲不动声色:“陛下没旨意,咱们就不能办事,随他去呗,当然,我已经派人盯着他,一旦圣旨到了,立刻可以抓捕。” 两人点点头。 纪纲看了会,便离开,往徐府后门去。 徐府后门也有他们的人在看守。 两个锦衣卫穿着便服躲在其对门一间房子里。 看到纪纲来了,两人上前拜见。 纪纲问,最近有什么特殊的? 部下摇头,并表示后门基本没人来,李贤也不从后门出来。 看起来好像没什么。 三人说了会话,纪纲感觉没什么收获,正考虑以什么借口拜见李贤,突然,远远看到有个身影往这边来。 “有人来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