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朱高炽胖胖的脸上微微抽搐了下,也不知过了多久,额头缓缓有豆大汗的往下滴落。 这会正是五月,天气异常的闷热。 平时他有侍女在身后扇扇子,今天议事,所以没有侍女在,这就有点受不了这气温。 他重重的抹了把头上的汗,喘着粗气问:“以三位大人看,朝廷胜算几何?” 朱高炽其实内心现在慌的一比,这太子还没当几年呢,朱高煦突然起兵。 他可不想连太子之位都保不住。 刚刚在朝廷上嘴里说着愿意让太子之位,不过装装样子给众大臣看看而已。 杨士奇这时沉声道:“太子不用担心,朝廷有百万大军,且占据大义,陛下又能征善战,比肩唐宗宋祖,汉王仍跳梁小丑,不足为道。” 朱高炽忧心道:“俺这弟弟,在靖难中号称百战百胜,从无败绩呐。” 谭忠马上安慰他:“靖难时,陛下这边兵强马壮,名将如云,汉王孤家寡人,身边没有什么可用的人。” 朱高炽听罢,心里终于舒服了点。 仔细想想,弟弟朱高煦那边,的确好像没啥名将,也没什么可用的人。 几人议论了片刻,杨士奇建议太子明天再上奏,请辞太子之位让与朱高煦,并声明,只要能平息战乱,为了天下百姓,太子之位也可以让, 他说皇帝肯定不允许,但太子的贤明,会流传大明各地。 这会与朱高煦不顾百姓死活,悍然起兵,形成截然不同的效果。 杨荣又道,太子可去找徐皇后,也向徐皇后哭诉,让太子之位的事。 现在这个时候,不但不能落井下石,反而要反对皇帝用兵,建议皇帝安抚汉王。 朱高炽一一照做,深以为然。 就在朱高炽与群臣商议对策的同时。 太子侧妃张婳已经回到自己家中。 父亲张辅还在安南没回,朝廷上次已经下旨,让其回来,只是到现在还没有消息。 现在整个京师都在传汉王造反的事,张婳第一时间回到家里。 父亲与汉王一起在打安南,汉王反了,父亲何在? 但这不是关键,关键是,她们张家如何自处? 张家两个女儿,一个嫁给汉王,一个嫁给太子。 现在太子还要主动让位,说是想劝汉王罢兵,这把张婳给急的。 张婳匆匆回到家,母亲李氏也正在以泪洗脸,因为大女儿张嫣还在汉王那边。 看到小女儿回来,李氏挺着急的:“朝廷怎么说,陛下怎么说?太子怎么说?” 她一连问了几个怎么说。 张婳气不打一处来:“母亲还在等什么?还不赶紧和张嫣脱离母女关系?” “啊?”李氏目瞪口呆。 张婳道,汉王已经被当廷剥夺宗室之名,贬为庶人,张嫣现在都是待罪之身,我们张家,不能脚踏两只船,你不为我着想,也要为父亲着想。 父亲可是与汉王在安南并肩做战的。 李氏一介妇人,那有张婳想的这么远。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