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演习场大小写错了,演习场大小一千多平方公里,规划作战区域九千平方公里,规划作战区域纵深四百平方公里,感谢指出来。以后数据会确认一下。) 行军,要走两天。时间很紧张。 而且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到达演习场,否则,按道理来讲,是要判出局的。 毕竟,装甲车机动也是检验战力的标准之一。 “向左三十度” “慢一点,注意身后” 列队到达军用车站。 在李修的命令下,开始进行装甲车装卸。 砰砰砰! 随着军列平板车厢颤抖,装甲车被成功拉了进去。 负责装卸平板车的士兵在车尾拉上特种钢丝绳,在工兵大型吊装设备的帮助下进行吊装。 突突突。 一辆辆装甲车被运送到了专用的器械上。 军用火车排气筒突突突冒起黑烟。 这会儿,倒是没有什么需要费心的事了。 李修也来到了军用绿皮车的车厢内。 车厢,是连通的。 整个钢铁七团,都凑到了一起。 李修后面,就是耿军,耿军旁边还坐着一个副营,姓李名根。 李修前面的,就是各连队的连长。 车,已经走了半天了。 这半天,李修一直都在脑子里琢磨。 反正现在也没事干,闲着也是闲着,不如一边听着参谋部里面的战术讨论。一边自己思考。 常规的战术对策,李修肯定不如参谋部的那群大佬们的。 李修能做的,就是想想能不能用信息化作战思维,对局势造成一定改变。 和他给王参谋长发的文件报告一样。 信息化作战的另一大要素是战争数学。 李修思考的方面,就在这一点上。 反正整整半天,参谋部的讨论方案,几乎都没有停止过。 李修也算体验到了参谋部的运转过程。 会议虽然开的短暂,但是频率高。点子也是天马行空。 而在这个过程,李修也在吸收,学习参谋部组织的战术,并且尝试把战术拉入战争数学领域中,寻求新的尝试。 听了参谋部一整天的讨论,李修的脑壳还真有点晕。 但…还真有一点新想法。 当然,和王参谋长报告,还是太稚嫩了。而且还需要进行完善。 车厢内,都是连营军官。 李修一开始,还想找施剑雄叙叙旧呢。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