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5章 现场指认-《参加前女友婚礼,现场逮捕新郎官》

    周明抬起戴着手铐的手,轻轻比划了一下:“那天晚上我从工地大门进来,沿着这边走,看到这堆砖,就弯腰捡了一块,大概这么大,沉甸甸的,表面很粗糙,边缘有棱角。”他比画的砖块尺寸约 20×10×5厘米,与法医张凯解剖时判断的“致伤钝器为中型红砖”完全一致;而他指认的捡砖位置,距离杨林之前提取沾血砖块的地点,误差不超过 1米,且地面残留的红砖碎屑成分,与李胜利颞部创口内的碎屑成分完全吻合。

    “然后你带着砖块去了哪里?在哪里见到的李胜利?”张辉继续追问。周明转身,指向建筑垃圾堆北侧的一片空地:“我在这里等他,他是从那边的小路过来的,背着黑色工具包,老远就喊我‘周老板,排烟设备在哪’。我跟他说‘在后面,跟我来’,就带着他往这边走。”他指的路线,与技术科在地面提取的“43码网格纹鞋印”轨迹完全重合,鞋印延伸方向正是空地北侧的小路,且小路入口处的泥土里,还残留着李胜利工具包上的帆布纤维——与前期勘查结果完全一致。

    走到空地中央,周明停下脚步,双腿微微弯曲,像是在模拟当时的动作:“就是在这里,我趁他不注意,从背后举起砖块,对着他的头砸了下去。他‘啊’了一声,往前踉跄了两步,就倒在地上,头磕在这块石头上。”他指向地面一块半埋在泥土里的青石,石头表面有一处暗红色印记,经前期检测,正是李胜利的血迹。而此处距离杨林标记的“血迹中心点”,仅相差 30厘米,与法医判断的“李胜利头部受钝器打击后倒地位置”完全吻合。

    “你砸了他之后,又做了什么?工具包是在哪里打开的?”杨林补充问道。周明转向旁边的一堆水泥袋:“我怕他没死,又砸了一下,然后把他的工具包拿下来,放在这堆水泥袋上,拉开拉链,拿走了里面的扳手和螺丝刀,扔在那边的垃圾堆里。”他指认的水泥袋位置,表面残留着淡淡的帆布纤维痕迹,与李胜利工具包的材质一致;而“扔工具的垃圾堆”,正是前期勘查时找到工具包的地点,扳手、螺丝刀的丢弃位置,与周明的指认完全相符。

    离开拆迁工地,车队前往第二站——排水渠抛尸点。此时雨势渐大,渠水变得更加浑浊,泛着墨绿色的泡沫,与周明供述的“案发当晚渠水浑浊,适合隐藏尸体”的描述一致。警车停在排水渠上游的岸边,这里是周明供述的“抛尸位置”,也是环卫工人张斌发现李胜利尸体的上游 100米处。

    周明被押到渠边,雨水打湿了他的头发和囚服,他却浑然不觉,只是死死盯着渠水,眼神里充满了恐惧。“就是这里……我把他从车上拖下来,用帆布布袋裹起来,扔下去的。”他的声音带着颤抖,指向渠水中央的一处漩涡,“当时我把车停在岸边,因为下雨,地面很滑,我费了好大劲才把他拖到这里,布袋口用尼龙绳捆了个活结,怕掉下去散开。”

    杨林立即拿出前期勘查时绘制的“抛尸点示意图”,对照周明指认的位置:“你扔下去之后,尸体有没有被水流冲走?你有没有做其他处理?”周明摇头:“扔下去之后,我看着尸体往下漂了一点,被渠底的石头卡住了,我就没管,开车走了。尼龙绳是我从餐馆仓库拿的,平时用来捆菜的,跟裹尸体的帆布布袋一样,都是餐馆里常用的东西。”

    他的描述与前期勘查结果高度吻合——排水渠上游的水流速度较慢,渠底多岩石,尸体容易被卡住;而现场提取的尼龙绳,经检测与“川味小馆”仓库里的尼龙绳成分完全一致,帆布布袋的材质也与餐馆常用的“装菜布袋”相同。此外,周明指认的“停车位置”,地面残留着黑色面包车的轮胎印,轮胎花纹与他名下面包车的轮胎花纹完全匹配,印子旁的泥土里,还检测出与李胜利手表表链一致的黄铜粉末——正是周明拖拽尸体时,李胜利腕部的手表表链断裂,碎片掉落形成的。

    “你当时是怎么把尸体从车上拖下来的?有没有使用工具?”张辉追问,同时示意技术科人员对周明指认的“停车位置”进行再次采样。周明比划着:“我没用车上的工具,就是用手拖的,他很重,我拖的时候,他的手臂蹭到了岸边的杂草,可能把衣服勾破了。”他指的“杂草区域”,前期勘查时确实发现有杂草被碾压、勾扯的痕迹,杂草上残留的灰色纤维,与李胜利失踪时穿着的“黑色外套”材质一致,进一步印证了他的供述。

    最后,警方押着周明前往排水渠下游的“尸体发现点”——环卫工人张斌最初发现李胜利尸体的位置。周明站在岸边,看着浑浊的渠水,身体止不住地发抖:“我没想到……尸体居然会被冲到这里,我以为会一直卡在上游的石头缝里。”他的语气里带着一丝侥幸,又有一丝恐惧。

    杨林拿出尸体解剖报告的照片,指着李胜利颈部的带状压痕:“你供述的‘用外套衣袖勒颈’,与我们解剖发现的‘颈部 0.8厘米宽棉质压痕’完全一致,外套纤维也与你餐馆里找到的褐色工装外套成分相同;你说的‘砸伤后担心李胜利未死,再次勒颈’,也与解剖发现的‘颞部钝器损伤为非致命伤,真正死因是机械性窒息’相符。这些细节,你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周明低头看着地面,雨水顺着他的脸颊滑落,混着不知是泪水还是雨水的液体:“没有补充的了……我说的都是真的,每一个地方、每一个动作,都跟我当时做的一样,你们找到的证据,也都是我留下的,我认了。”

    指认过程持续了两个多小时,从拆迁工地的“第一案发现场”到排水渠的“抛尸点”“尸体发现点”,周明指认的每一个细节,都与前期现场勘查、尸体解剖的结果完全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