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收到郭老师邀请后,7月15日这天与师父尚济德一起到德芸社听相声,今天有郭老师和于老师说相声。 晚上6点半到达前门,从这里一镜到底能看到具有文化特色的建筑和牌楼。 然后转到大栅(shi)栏(lanr),这是具有历史文化的街区,里面有各种老字号,还有很多有名的街道、廊坊、胡同。有首民谣是这么唱的:“大栅栏里买卖全,绸缎烟铺和戏院,药铺针线鞋帽店,车马行人如水淹。” 这里孕育独特着的商业和民俗文化,也是中国京戏形成发展的重要场所,有许多家戏院成立于此,德芸社也在这里。 进入德芸社,凭票坐好了,此刻观众基本都落座了,秩序井然。当然老京城人的碎嘴子改不了,总能跟相熟的不熟的唠上几句, “好呐,您呐,徐班主您得闲也过来听相声嘞!”一位坐在旁边的青年小伙跟徐明淮打折招呼,京城人都讲体面,在这场合没人会咋呼。 “吃了吗您呐,我也是相声迷啊!”徐明淮微笑着客气的回应。 “劳您惦记,刚吃了,您吃了吗?”小伙子热情的回到。 “碰巧也刚吃了,您家里人都顺序呐!”徐明淮客气的问候,家里人顺顺序序,健健康康,很朴实的一句老话。 “托您的福,一切都好着。”小伙子拱拱手表示感谢。 ……… 听着台上一个个演员表演,特别有种亲切感,这就是老郭段子里的也看到了花团锦簇,也曾梦见百万雄兵的景象。 很快郭老师和于老师攒底表演的《富贵人生》也接近尾声。 “郭先生,他们动菜刀了!”郭老师边脱鞋边说:“脱鞋,有鞋,快去。” “是。”于老师捧着。 “郭先生,他们人越聚越多了。”郭老师使着相说道。 “怎么办呢。”于老师接道。 “我才不脱裤衩呢。”郭老师正起身子。 “对,他学好了。”于老师指着郭老师笑道。 “我怕他给我穿大绵裤。”郭老师指着于老师对着台下观众说道。 “去你的吧。”于老师说出结束语。 ……… “今天来了好些观众,非常的感谢大伙,江山父老能容我,不使人间造孽钱。郭德钢和于潜向各位衣食父母致谢。”郭老师和于老师讲完后给观众们鞠躬致意,却没有下台。 郭老师扶了扶话筒接着说道:“特别开心,今天有我们一位朋友和一位小友也来了现场,我们这位朋友啊,与我和于老师那是意气相投的。我们跟这位小友呢,也认识得很早,可以说是惺惺相惜。” 坐在第一排的尚济德和徐明淮微笑着看着台上的郭老师。 “请吧您呐!让大伙儿瞧瞧。”郭老师乐呵呵的双手奉请。 尚济德和徐明淮相视一笑,站起来回身向身后的观众们鞠躬致意。 “大家都认识,明影幕剧社的靠山王尚济德老先生,明影幕剧社的班主徐明淮,返场的时间,我们请这位小友上台来说段相声,大伙觉得怎么样?”郭老师笑着和台下观众互动。 “好!…~” “太好了…~” “盖了帽了,好彩儿!~” ……… 徐明淮摊了摊手表示无奈,不过也没丝毫慌张,对于说相声他也是苦练过的,虽然没有提前对过词,毕竟大家都熟悉,配合起来差不了。 施施然走上到后台,与郭老师、于老师和一帮德芸社朋友打过招呼。 第(1/3)页